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罢热捣叶烂而牙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禳骨也。灸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策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艹敷”,有之。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樌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诗句大意:在风烬间不可灸茶,因为火势不均,会烫伤茶叶。持以逼火,要反复翻动,等到烤出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接着卷舒其叶,又灸之。若火干者,用熟气止;日干者,用柔水止。

翻译如下:

译文:
烹煮的茶时,切记不要在风口或炉灶的余烬间操作。如果火苗飘忽不定,就像钻子一样刺眼,会使茶叶受热不均匀。要保持火势,不断翻动,直到烤出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再离火五寸。然后卷舒茶叶,再次灸之。如果是干硬的火,用热气来止;如果是湿硬的火,用湿润的水来止。

注释:

  • 灸(zhù):一种烹饪方法,通过高温加热使食物变软或改变口感。
  • 风烬间:指通风的地方或者炉灶的余烬处,不适合烹煮。
  • 熛焰如钻:形容火苗如同钻子般尖锐、不稳定。
  • 炎凉不均:温度不均匀,导致茶叶受热不一。
  • 逼火:用力控制火焰,不让其随意散逸。
  • 虾蟆背:形容烤出的茶焦黄且有光泽。
  • 本其始:恢复茶叶的原始状态。
  • 日干:指茶叶在阳光照射下自然晾干。
  • 柔水:温水,比热水更适合用来烹茶,能更好地软化茶叶。

赏析:
《五之煮》是《茶经》的第五篇,主要讲述了烹煮茶叶的正确方法。陆羽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烹煮过程中火候的控制和对水质的选择,这些都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茶经》原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在品鉴和使用茶叶方面的精细与讲究。同时,这些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专业领域,都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更好地享受和理解茶的文化精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