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而已。”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葭。”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秽吾素业?’”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译文:
- 《晏子春秋》记载:“我担任齐国景公的丞相时,吃的是粗粮和三颗豆、五粒米、一碟茶和一些青菜而已。” ——《晏子春秋》
- 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写到:“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司马相如《凡将篇》
- 《方言》里说:“蜀西南人称茶为葭。” ——《方言》
- 陆纳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卫将军谢安曾经想拜访他,陆纳的儿子陆俶觉得很奇怪,因为陆纳没有准备足够的食物供谢安享用。于是,陆纳私底下收集了一些茶叶来代替酒招待谢安。 ——《晋中兴书》
- 桓温担任扬州牧时,他性格节俭,每次宴请客人时,只有七种菜肴,只是泡上茶水和果盘而已。 ——《晋书》
注释与赏析:
1.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而已。”
注释: 晏婴辅佐齐景公时期,吃的是粗粮和三颗豆、五粒米、一碟茶和一些青菜。
赏析: 这段描述反映了古代贵族阶层的简朴饮食。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晏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辅佐齐景公,为国家稳定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注释: 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提到了各种中药材的名字,包括乌啄(即鸟嘴)、桔梗、芫华、款冬等。
赏析: 这段文字展示了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们对于自然药物的重视和利用。司马相如通过对这些药材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厚的医学知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葭。”
注释: 四川西南部的人称茶为“葭”。
赏析: 这段描述反映了不同地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地域特色。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茶的喜爱和重视程度。
4. 《吴志·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注释: 孙权的儿子孙皓在每次宴请客人时,都要让客人吃七种美味的食物。尽管客人并没有全部吃完,但主人会用茶水将所有剩余的食物都浇掉。陆昭饮酒量不超过两升,孙权最初对他有所区别,后来秘密地赐给陆昭茶作为酒。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孙皓奢华的生活方式和对宾客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陆昭的俭朴和谦逊。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对于饮食文化的重视和对宾客礼仪的重视。
5.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注释: 晋朝的桓温担任扬州牧的时候,他性格节俭,每次宴请客人时,只准备七个小菜和茶果。
赏析: 这段文字展示了桓温的节俭性格和他的饮食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桓温不仅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好的声誉。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饮食文化的简约和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