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越裳操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注释:
- “雨之施物以孳”:指雨水滋润着万物生长。
- “我何意于彼为”:我为什么在意那个国家呢?
- “自周之先”:从周朝建立之初。
- “其艰其勤”:他们非常艰难和努力。
- “以有疆宇”:因为他们拥有疆土。
- “私我后人”:为了保护我的后代。
- “我祖在上”:我们的祖先高居其位。
- “厥临孔威”:他们的治理非常有威严。
- “敢戏以侮”:甚至敢于戏弄和侮辱别人。
- “孰荒于门”:哪个人不忙于处理政务?
- “孰治于田”:哪个人不忙于耕种土地?
- “四海既均”:整个天下都达到了均衡。
- “越裳是臣”:越裳国成为了我们的臣属。
赏析:
这是《琴操》中的第四首“越裳操”,通过描述周初的艰辛与努力、对疆土的守护以及治理能力的体现,来赞美周朝的强大和对周边国家的恩惠。最后一句“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则表达了周朝的威名远播,使得周边的国家纷纷归服。整首诗语言简练,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周朝的辉煌成就和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