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牧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诗句翻译及注释#### 李长吉歌诗叙
- 太和五年十月:指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80年),李贺去世的年份。
- 半夜时:夜晚,通常指的是午夜时分。
- 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在李贺住所外面有人急匆匆地传递书信。
- 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李贺(人称“李牧”)说:“必有异常之事发生,赶快拿火把来!”
- 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打开信件后,果然收到了集贤学士沈子明的一封信。
- 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我的已故好友李贺,元和年间,我们之间情同手足,朝夕相处、共同生活。
- 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李贺临终前,曾将他的诗歌交给我,分为四部分。
- 凡二百三十三首:总计两百三十八首。
- 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多年来四处漂泊,很多东西都失去了。
- 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今晚喝酒解乏后,睡不着觉,就打开箱子整理,忽然发现李贺以前给我的那部分诗。
- 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思考着过去与李贺的对话、玩耍,无论是住的地方、物品、每天的一顿饭、每顿的酒,他都没有丝毫遗忘。
- 不觉出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 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李贺没有家人和后代,能够受到照顾和安慰。
- 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我曾遗憾没能好好品味他的话语。
- 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子厚(沈子明)给我写的文章,详细记述了他的来历,也稍稍缓解了我的疑惑。
- 居数日,牧深惟公曰:过了几天,我深深思考过子厚的话。
- “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子厚对诗歌的造诣非常精妙,而且完全了解李贺的优点和不足。
- 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现在我确实叙述了李贺的事情,但无法完全符合你的期望,这让我感到很为难。
- 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再次向他道歉后,极力说明自己不能详尽地叙述李贺的事情。
- 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子厚说:“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应该对你不客气了。”
- 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我因为不敢再推辞,勉强为他写了这篇序,最后感到非常惭愧。
赏析
此文是李贺的朋友子厚的一篇序文,通过回忆李贺生前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了李贺生前的深厚友情和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子厚对李贺诗歌深刻的理解和评价。文中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对话形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空之中,感受到两人深厚的友谊和李贺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