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咏应遗恨,农经祇略刊。
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
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
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
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牡丹
骚咏应遗恨,农经祇略刊。
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
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
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
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注释:
- 骚咏应遗恨:屈原的诗歌中充满了遗憾和哀愁。
- 农经祇略刊:农经书籍只是简略地记录了农业知识。
- 鲁班雕不得:鲁班(古代传说中的木匠之神)无法雕刻出完美的作品。
- 延寿笔将殚:延寿之笔已经用尽了墨水。
- 醉客同攀折:喝醉酒的人一起攀摘牡丹。
- 佳人惜犯干:美丽的女子担心沾上泥土。
- 始知来苑囿:才意识到这些牡丹来到园囿。
- 全胜在林峦:相比之下,林峦的美丽更加出众。
- 泥滓常浇洒:经常用水清洗泥土。
- 庭除又绰宽:庭院中的地面又宽敞又平坦。
- 若将桃李并:如果把桃花和李子并排种植。
- 更觉效颦难:更觉得模仿别人的动作很困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形象和特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人以屈原的诗句开篇,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感慨。接着,他又以“农经祇略刊”和“鲁班雕不得”两句,巧妙地比喻了牡丹与普通花卉相比的独特魅力,既突出了牡丹的艺术价值,又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
在后几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牡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他提到人们醉酒时会攀折牡丹,而美丽的女子则担心沾上泥土。这表明牡丹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具有亲和力,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心灵。最后一句“全胜在林峦”,则是诗人对牡丹整体之美的高度概括,强调牡丹胜过其他花卉的地方在于它独特的气质和风韵。
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意境优美。诗人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对于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