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圣人包六合为宇,历观邃古,以至于今,何尝不以三王为仁,五帝为圣?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百王之鸿烈,作千载之雄图。然而舜死陟方,葬苍梧而不返;禹会群后,殁稽山而永终:岂其爱蛮夷之乡而鄙中国哉?实将欲示圣人之无外也,故能使坟籍以为美谈,帝王以为高范。况我巍巍大圣,轹帝登皇,日月所临,莫不率俾,何独秦、丰之地,可置山陵;河、洛之都,不堪园寝?陛下岂可不察之?愚臣窃为陛下惜也。且景山崇丽,秀冠群峰,北对嵩、邙,西望汝海,居祝融之故地,连太昊之遗墟,帝王图迹,纵横左右,园陵之美,复何加焉?陛下曾未察之,谓其不可,愚臣鄙见,良足尚矣。况涧之中,天地交会,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之宝。以聪明之主,养淳粹之人,天下和平,恭己正南面而已。陛下不思、洛之壮观,关、陇之荒芜遂欲弃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险,忘神器之大宝,徇曾闵之小节,愚臣闇昧,以为甚也。陛下何不鉴诤臣之策,采行路之谣,谘谋太后,平章审辅使苍生之望,知有所安,天下岂不幸甚?昔得平王迁周,光武都洛,山陵寝庙,不在东京;宗社坟茔,并居西土:然而《春秋》美为始王,《汉书》载为代祖,岂其不愿孝哉?何圣贤褒贬,于斯滥矣?实以时有不可,事有必然,盖欲遗小存大,云祸归福,圣人所以为贵也。夫「小不忍则乱大谋」,仲尼之至诫,愿陛下察之。若以臣愚不用,朝议遂行,臣恐关、陇之忧,无时休息。
诗句释义与译文
谏灵驾入京书
谏灵驾入京
释义: 劝谏皇帝不要进入京城。
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圣人包六合为宇,历观邃古,以至于今,何尝不以三王为仁,五帝为圣?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百王之鸿烈,作千载之雄图。然而舜死陟方,葬苍梧而不返;禹会群后,殁稽山而永终:岂其爱蛮夷之乡而鄙中国哉?实将欲示圣人之无外也,故能使坟籍以为美谈,帝王以为高范。况我巍巍大圣,轹帝登皇,日月所临,莫不率俾,何独秦、丰之地,可置山陵;河、洛之都,不堪园寝?陛下岂可不察之?愚臣窃为陛下惜也。
译文: 古代的天子以整个天下为家,圣人包容了整个世界。纵观远古至今的历史,哪一个不是以三王为仁,五帝为圣呢?因此即使是周公的制度,孔子的名声,都没有不效仿尧舜,效法文王武王。他们作为历代的典范,制定了千年的宏伟计划。但是舜死后迁葬于远方,禹会合各部落首领去世在稽山;这难道是因为他们偏爱边远地区而鄙视中原吗?实际上是为了让圣人的形象不受局限,所以使得古籍记载成为美好的言论,帝王们以此为楷模。何况我们伟大的圣上,超越帝王,受到日月星辰的庇佑,没有不被尊重的。为什么只有秦、丰这些地方能够建造陵墓,而洛阳和开封这样的大都市就不能做墓地呢?陛下难道不应当仔细考虑吗?愚臣私下认为陛下应该珍惜这个意见。
诗句赏析
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来强调统治者应当具有宽广胸怀,不仅局限于一地一国。通过列举古代圣王舜和禹的例子,说明他们虽然逝于他乡,但他们的贡献和德行却被后人广泛传颂。同时,通过对比秦、丰等地能建陵而洛阳、开封不能建陵的事实,进一步强调了统治者应当有广阔的胸襟和远见。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日月所临,莫不率俾”,这句话表达了君主受到天地神明的庇佑,应当顺应民意,治理国家的道理。
结论
《谏灵驾入京书》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诗歌。它通过古代圣王舜和禹的例子,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广胸怀和远见卓识。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地点的陵墓建设情况,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统治者应有广阔视野的看法。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含哲理,是对统治者的一种提醒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