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着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诗句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 “粤”:地名,这里指南阳岑勋所在的地。
  • “妙法莲华”:指佛教教义中的莲花,代表清净和智慧。
  • “诸佛之秘藏”:比喻多宝佛塔是佛教中极为珍贵的秘密。
  • “多宝佛塔”:特指位于长安的多宝寺佛塔。
  • “发明资乎十力”:指的是通过修行达到对佛法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即所谓的“十力”。
  • “弘建在于四依”:在佛教中,有四种基础,也就是四依,包括戒、定、慧、解脱。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着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 “楚金”:这是禅师的名字。
  • “姓程”:表明他家族姓程。
  • “广平人”:指出他的籍贯为广平(今河北省邯郸市)。
  • “祖”:”祖”在这里指的是他的上一代。
  • “父并信着释门”:表示他的父亲也是一位佛教信仰者。
  • “庆归法胤”:意味着他出生在一个充满佛教信仰的家庭。
  • “母高氏”:提到他的母亲名字是高氏。
  • “久而无妊”:暗示他的母亲怀胎多年而未能怀孕。
  • “梦诸佛”:描述他在梦中遇见了佛。
  • “觉而有娠”:说明他在醒来后发现自己真的怀孕了。
  • “是生龙象之徵”:意指他出生非常吉祥,预示着未来会有很好的命运。
  • “无取熊罴之兆”:没有像一般孩子那样具有野性的特质。
  • “诞弥厥月”:在他出生的那天正好满月。
  • “炳然殊相”:相貌出众。
  • “歧嶷绝于荤茹”:饮食简单,不沾荤腥。
  • “髫龀不为童游”: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不愿意参与儿童的游戏。
  • “道树萌牙”:比喻他如同树木初生一样,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 “耸豫章之桢干”:形容他就像一棵高大的树木一样,有着坚强的根基和坚实的支撑。
  • “禅池畎浍”:比喻他像一片宽广的禅院一样,容纳了无数的智慧和真理。
  • “涵巨海之波涛”:比喻他像大海一样深邃、包容万物。
  • “年甫七岁”:他只有七岁。
  • “居然厌俗”:竟然对世俗生活感到厌倦,决定出家修行。
  • “自誓出家”:他发誓要出家修行佛法。
  • “礼藏探经”:他开始学习佛经,深入理解其中的奥义。
  • “宿命潜悟”:他的命运注定要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 “识金环”:比喻他对佛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 “总持不遗”:他对待佛法的态度严谨认真,没有丝毫的遗漏。
  • “九岁落发”:他在九岁时正式出家成为和尚。
  • “西京龙兴寺”:他在这座寺庙里修行和学习佛法。
  • “从僧籙”:跟随师傅学习佛法。
  • “进具之年”:他开始接受正式的出家仪式和训练。
  • “升座讲法”:开始讲授佛法,传授知识给弟子们。

译文

唐朝西京的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简称《多宝塔碑》)是由南阳岑勋撰写,由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写。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这篇碑文讲述了一个名叫楚金的禅师的故事,他出生于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佛教信徒,母亲高氏则怀胎多年未能生育。然而她却梦见佛祖,醒来后便发现自己已经怀上了龙象般的孩子,预示着他未来将有一个非凡的命运。楚金在七岁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他决心出家修行。他开始学习佛经,并最终在九岁时正式出家成为和尚,居住在西京的龙兴寺。他在那里接受了正规的出家仪式和训练,并在二十岁时正式升座讲法。他的修行使他深刻理解了佛法的精髓,并得到了许多信徒的供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