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赞颂了大唐中兴的伟大成就和皇帝的英明。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攻陷洛阳,次年又攻陷长安。玄宗皇帝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为帝。第二年,玄宗皇帝移兵到凤翔,收复两京。上皇回到京师。唉!历代帝王有伟大事业和崇高品德的,一定会被歌颂。如果能够歌颂大业,刻之于金石,那需要多高的文学造诣才能胜任呢?

“噫嘻前朝!”这是对过去的朝代的感叹;“孽臣奸骄”,“边将骋兵”,“毒乱国经”,都是对当时混乱局面的描述;“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是对唐玄宗南征的描写;“天将昌唐”,则是对唐玄宗重新统一天下的赞美。接着,作者又赞扬了唐玄宗个人的功绩:“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最后,再次强调了大唐盛世的成就:“复服指期,曾不逾时。”“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 “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 “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 “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 “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这首诗通过赞美唐玄宗的个人功绩和大唐帝国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大唐盛世的光辉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