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通使敦煌,献□□珠,可复求市,而得不,则对曰,(对)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为贵也。
齐景公时,雨雪三日,公被狐裘,坐于堂上,谓晏婴曰:“雨雪三日,天乐寒,何也?”婴对曰:“古之贤君,饱知人饥,温知人寒。”
晋武帝问侍中裴楷曰:“朕应天顺民,与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楷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以比德于尧舜者,为贾充等诸人在朝。方今宜引天下贤人,与之弘治道,不宜示以私。”
宋武孝帝时,帝弟竟陵王诞反。事平后,帝庙告。舆驾出宣阳门,敕令从者文武士庶,并皆叫称“万岁”。时侍中蔡兴宗陪辇,不叫,帝顾谓兴宗曰:“卿何独不叫?”兴宗正色答曰:“陛下今日正应涕泣行诛,岂得军中皆称万岁。”
屏风帖
□□□西域,通使敦煌,献□□珠,可复求市,而得不,则对曰,(对)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为贵也。
译文:在西域与敦煌之间进行贸易,可以要求对方再次出售珠宝,如果得到的话,就回答:“如果陛下的恩典遍布全国,德泽流布沙漠,那么不需要再要求他们来卖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出售,那是他们的荣幸。但如果得不到,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注释:西域:古代对中国西北地区的称呼。
敦煌:古代中国的地名,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
珠宝:珍贵的金属或宝石制成的首饰或装饰品。
对曰:回答问题,表示对话中的回答。
化洽中国:治理和教化遍及中国各地。
德流沙漠:道德和恩泽像沙漠一样广袤无垠。
不求自至:不需要强求,自然会到来。
求而得之:通过要求得到。
不足为贵:不值得珍贵。
齐景公时
译文:齐景公时期,连续下了三天的雨。景公穿着狐皮袍子坐在堂上,问晏婴:“连下三天雨,这是天气太冷了吗?”晏婴回答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能知道百姓有饥饿的时候,能体会到百姓寒冷的时候。“
注释: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狐裘:狐狸皮的衣物,指冬天穿的毛皮衣服。
坐于堂上:坐在厅堂的座位上。
谓:告诉。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名婴,字平仲,小名矮。他出身微贱,但以才智出众闻名于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雨雪三日:连续下了三天的雨。
天乐寒:天气寒冷。
古之贤君:古代的贤明君主。
饱知人饥:充分了解百姓的饥苦。
温知人寒:体会百姓的寒冷。
宋武孝帝时
译文: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他的一个弟弟竞陵王司马诞造反了。叛乱结束后,晋武帝到太庙祭祀告慰先祖。出宫时,他命令随从人员大声喊叫“万岁”。当时侍中蔡兴宗陪同皇上,他没有跟着喊叫。晋武帝回头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叫?”蔡兴宗严肃地回答说:“现在陛下正在执行诛杀叛逆的命令,怎么能让士兵们都呼喊万岁呢?”
注释:宋武孝帝: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帝孙权。
晋武帝:指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孙皓。
竞陵王司马诞:孙权之子,曾发动叛乱。
事平后:叛乱被平定后。
帝庙告:帝王的祭奠仪式。
舆驾:古代指天子乘坐的车驾。
宣阳门:古代城门名。
敕令:命令。
从者文武士庶:跟随的人中有文官和武士。文官、武士:泛指官员和士兵,泛指随从人员。
皆叫称“万岁”:所有人都高呼万岁。
侍中:指古代宫廷中的高级官员。
陪辇:陪伴皇上乘坐马车。
不叫:没有呼喊万岁。
帝顾谓:晋武帝回头看着。
卿何独不叫:你为什么要单独不呼喊?
正色:严肃认真的样子。
涕泣行诛:痛哭流涕执行惩罚。
岂得:难道能够。
军中皆称万岁:全军都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