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刘备既破刘璋,置酒大会,谓庞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对曰:“师人之国,而以为观欢,非仁者之兵也。”

横心不逆,持事多味,言不见尤,动则贻悔,无辨荣辱,莫知进退,去矣斯人,虚惭雅对。

殷纣为长夜之饮,失日,不知甲子。使人问于箕子。箕子谓其徒曰:“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危矣。 一国失之而我独知之,我其危矣。”遂辞以醉。

汉高帝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如意。大臣固争,莫能得。太傅叔孙通谏曰:“昔晋献公以丽姬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陛下必欲废嫡立少,臣愿先伏其诛。”帝曰:“罢矣,吾特戏耳。”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震动,奈何得以天下戏。”

屏风帖
蜀刘备既破刘璋,置酒大会,谓庞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对曰:“师人之国,而以为观欢,非仁者之兵也。”
注释:屏风帖是一首表达刘备对待宴会态度的诗句,他以宴请为乐事,认为观看别人庆祝胜利不是仁者的作为。
赏析:此句反映了刘备对于宴会的态度——他喜欢在战争中的胜利之余,享受生活的快乐,而不是将战争视为严肃的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刘备的仁爱之心,他认为战争不应该只是为了胜利,还应该考虑到人民的感受。
横心不逆,持事多味,言不见尤,动则贻悔,无辨荣辱,莫知进退,去矣斯人,虚惭雅对。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备在处理事务时,心态宽广,不受外界干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即使没有明显的过错,也会考虑后果,不会贸然行动。这种从容淡定、深思熟虑的态度让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刘备处事冷静、善于思考的性格特点。他面对问题时不慌不忙,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考虑到可能的后果。这种性格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决策。
殷纣为长夜之饮,失日,不知甲子。使人问于箕子。箕子谓其徒曰:“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危矣。一国失之而我独知之,我其危矣。”遂辞以醉。
注释:这是关于箕子的诗句。箕子是商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因为直言进谏被贬为奴隶。当纣王沉迷于酒色,不理国家大事时,他派人向箕子询问对策。箕子告诉他的徒弟说,作为天下的君主,如果一个国家都失去时间观念,那么整个天下都会陷入危机。如果一个国家失去时间观念而只有箕子知道,那么他自己也将陷入危险之中。于是,他选择逃避现实,以醉酒为借口。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箕子的处境来警示人们要有远见卓识,不能只顾眼前的享乐而忘记了长远的利益。箕子的忠诚和智慧令人敬佩,他的遭遇也让后人感到惋惜。同时,这也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警告,提醒他们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汉高帝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如意。大臣固争,莫能得。太傅叔孙通谏曰:“昔晋献公以丽姬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陛下必欲废嫡立少,臣愿先伏其诛。”帝曰:“罢矣,吾特戏耳。”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震动,奈何得以天下戏。”
注释:这是关于叔孙通的诗句。叔孙通是西汉初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担任太傅,对刘邦的政策进行了积极的谏议。当刘邦想要废除太子而改立赵王如意时,很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都无法改变刘邦的决定。叔孙通为了保护太子的地位,他冒着生命危险劝谏刘邦。他引用了历史上晋献公的例子来说明这样做会引发国家大乱。他还提到了秦始皇的故事,说明了这样做会导致自己家族被灭的悲剧。最后,他告诉刘邦,太子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一旦动摇,就会引发天下大乱。
赏析:这首诗通过叔孙通的谏议表达了他对国家稳定的担忧和对皇帝行为的担忧。叔孙通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敢于站出来反对皇帝的错误决定,为国家的未来着想。他的这种忠诚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尊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