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尚书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共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告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用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揖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以冠诸篇首。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尚书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共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告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用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揖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以冠诸篇首。
译文:
怀素上人,僧人中的英才,气质高远疏朗,性情豁达开朗。他用心研究草书,积累的时间很长,在江陵和岭南一带,他的名声很大。所以吏部尚书韦公陟看到他的笔力,勉励他有所成就,现在礼部侍郎张公也赞赏他的才华,和他一起游玩。另外一些喜欢书法的人也写歌来赞美他,篇幅很长。草书的写作从汉代开始。杜度、崔瑗,开始就很有名气,到王羲之、王献之时,更是非常出色。从羲之、献之以后一直到张旭,都是很著名的书法家。他们虽然天性狂放不羁,但都精通书法,各有特点。我以前年纪小的时候曾经和他们在一起游玩,多次被他们激励鼓舞,告诉我写字的方法,我由于资质不高,又有其他事情缠身,没有能专心学习,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成就。回想他们的一言一语,怎么能再得到呢?突然看见他们的字迹,纵横自如,快速有力,好像是从原来的字体中变化出来的。如果老师能够亲自传授给我好的方法,赶快教我写字的规矩,那么我就是进入书法大门的学生了,哪里用得着自己到处去求教呢?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姑且写下这些文字放在前面。
注释:
- 开士:佛教语,指修行得道的人。
- 僧中之英:僧众中的佼佼者。
- 气概通疏:气派豪迈洒脱。
- 性灵豁畅:性情直爽开朗。豁:开朗。
- 精心:用心专意。精,专精、专心。
- 江岭之间:泛指长江以南及岭南之地。
- 某:自称。
- 勖(xù):勉励。
- 某:自谦词,犹“我”。
- 忽见师作:忽然看到老师写了些什么。
- 纵横不群:纵横驰骋,不受约束。
- 迅疾骇人:快速而又惊人。
- 若还旧观:好像恢复了以前的风貌。
- 亲承善诱:亲自接受良师益友的正确教导。
- 亟揖规模:尽快领会书法的法则。亟:急迫。
- 舍子奚适:舍弃自己而求教于您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开头便点明题画对象是怀素,并称赞其“僧中之英”。接下来叙述怀素的生平及其书法艺术的特点。诗人认为怀素是僧众中的佼佼者,性格豁达开朗,潜心研究草书,造诣很深。接着又指出怀素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风格独特。诗人对怀素的书法艺术评价很高,认为他是真正的书法家。然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与怀素有过交往,受到他的激励鼓舞,向他请教过书法技艺。然而诗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练习下去,结果一事无成。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觉得可惜,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怀素书法艺术的感受以及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