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书自秦以上,皆以《史记》为本,而别采他说,以广异闻;至两汉已还,则全录当时纪传,而上下通达,臭味相依;又吴、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拔氏列于《夷狄传》。大抵其体皆如《史记》,其所为异者,唯无表而已。其后元魏济阴王晖,又著《科录》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亦起自上古,而终于宋年。其编次多依于放《通史》,而取其行事尤相似者,共为一科,故以《科录》为号。皇家显庆中,符玺郎陇西李延寿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北史》。其君臣流别,纪传群分,皆以类相从,各附于本国。凡此诸作,皆《史记》之流也。

寻《史记》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国家一政,而胡、越相悬;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此其为体之失者也。兼其所载,多聚旧记,时采杂言,故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此撰录之烦者也。

诗句

《史记》: 司马迁所著的古代历史文献,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

《六家》: 指《史记》中的六类人物传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和八书,分别记录了帝王将相、重要人物、国家大事、诸侯世系、列女传、礼书及律历等。《六家》是后世史书编纂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六种不同的文体来反映历史。

译文

诗:
《史记》自秦代以来,都以《史记》为本,另外采集其它资料,以丰富异闻。到了汉代以后,则全部收录当时的纪传,上下贯通,臭味相依;吴、蜀两主都被记入世家,五胡及拓跋氏被放在《夷狄传》。大体上,这种体裁都像《史记》,所不同的是没有表格。后来元魏济阴王晖又著有《科录》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也从上古开始,一直写到宋年。他的编排大多依据《通史》,取其中相似的事情,合成一个科目,所以称《科录》。皇家显庆年间,符玺郎陇西李延寿整理近代诸史,南起从宋代,终于陈朝,北始从北魏,终于隋朝,共一百八十篇,称为《南北史》。其君臣流别,纪传群分,都按照类别分类,各附于本国。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史记》的延续。

赏析:
这首诗是对《史记》及其后续著作的一种总结和评论。作者认为《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远的影响力。然而,由于其篇幅浩繁且结构复杂,导致后人在阅读时往往只能看到一些重复的内容,而无法获得新颖的发现。因此,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简洁明了的方法——《科录》的出现,使得历史的研究更加高效和系统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