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
《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寻兹例草创,始自子长,而朴略犹存,区分未尽。如项王立传,而以本纪名,非惟羽僣之盗,不可同于天子;且推其序事,皆作传言,求谓之纪,不可得也。或曰:“迁纪五帝、夏、殷,亦皆列事而已。子曾不之怪,何独尤于《项纪》哉?”对曰:不然。夫五帝之与夏、殷也,正朔相承,子孙递及,虽无年可著,纪亦何伤!如项羽者,事起秦余,身终汉始,殊夏氏之后羿,似黄帝之蚩尤。譬诸闰位,容可列纪;方之骈拇,难以成编。且夏、殷之纪,不引他事。夷、齐谏周,实当纣日,而析为列传,不入殷篇。《项纪》则上下同载,君臣交杂,纪名传体,所以成嗤。
《项羽传》
夫纪传之兴起,源于《史》、《汉》。纪者,编年;传者,列事。编年,即按帝王的岁月顺序排列,如同《春秋》中的经文;列事,则是记录人臣的行为和事迹,如同《春秋》中的列传。
《春秋》,则用传来解经义,《史》、《汉》则用传来解释纪的意义。根据这个规则,传记在草创阶段始于子长,但朴略的风格仍然存在,区分还不够明确。如项王立传,而以本纪命名,这不是因为项羽是强盗,而是他不能与天子相提并论;而且推其序事,都作为传言,要求称之为纪,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司马迁记录五帝、夏、商,也是列事而已。你不曾奇怪,为什么唯独对《项羽传》这样呢?”我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五帝与夏朝、商代,正朔相互承接,子孙相继,虽然没有可以记载的年份,但是纪也有什么关系呢!比如项羽,他是在秦朝末年兴起的,最后死在汉朝,和夏朝的后羿、黄帝的蚩尤相比,类似闰位,可能列为纪,但与骈拇相比,难以形成编年。况且夏朝和商朝的纪,不引用其他事情。夷、齐谏周朝,实际是在纣的时候,但是被分开为列传,没有列入商朝的篇中。《项羽传》则上下同载,君臣交杂,纪名传体,所以成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