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谱之建名,起于周代,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

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牒,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者?

《易》以六爻穷变化,《经》以一字成褒贬,《传》包五始,《诗》含六义。故知文尚简要,语恶烦芜,何必款曲重沓,方称周备。

观马迁《史记》则不然矣。夫天子有本纪,诸侯有世家,公卿以下有列传,至于祖孙昭穆,年月职官,各在其篇,具有其说,用相考核,居然可知。而重列之以表,成其烦费,岂非谬乎?且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用使读者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其间,缄而不视,语其无用,可胜道哉!

既而班、《东》二史,各相祖述,迷而不悟,无异逐狂。必曲为铨择,强加引进,则列国年表或可存焉。何者?当春秋、战国之时,天下无主,群雄错峙,各自年表。若申之于表以统其时,则诸国分年,一时尽见。如两汉御历,四海成家,公卿既为臣子,王侯才比郡县,何用表其年数,以别于天子者哉!

诗句:盖谱之建名,起于周代;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

译文:古代的谱系建立是从周代开始的,而表的制作是根据谱的形状来制作的。因此,桓君山曾说:“太史公的《三代世表》是斜行排列的,这就像是效仿了周时的谱。”这是证明这一点的证据。

赏析:

我们需要理解这段文本的主题和背景。它讨论的是古代历史记录的方法,特别是通过表的形式来展示历史事件。这种形式起源于周代,因为那时已经有了详细的谱系记录。后来,这种形式被用来表示时间线,即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展示各个朝代的历史。

我们来看一下这段文字中的关键概念。”谱之建名”指的是建立谱系的活动,”表之所作”则是指根据谱的形状制作表格的活动。这两者都是古代历史记录的重要方式,但是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文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它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整个段落读起来更加和谐。同时,它也使用了比喻和引述的方式,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例如,桓君山的话就是一个典型的引述,它不仅提供了证据,还增加了文本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这段文字是对古代历史记录方法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它强调了古代人们利用谱系和表格来记录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历史记录方法和思维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