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纪传之不同,犹诗赋之有别,而后来继作,亦多所未详。案范晔《汉书》记后妃六宫,其实传也,而谓之为纪;陈寿《国志》载孙、刘二帝,其实纪也,而呼之曰传。考数家之所作,其未达纪传之情乎?苟上智犹且若斯,则中庸故可知矣。
又传之为体,大抵相同,而著作多方,有时而异。如二人行事,首尾相随,则有一传兼书,包括令尽。若陈馀、张耳合体成篇,陈胜、吴广相参并录是也。
亦有事迹虽寡,名行可崇,寄在他篇,为其标冠。若商山四皓,事列王阳之首;庐江毛义,名在刘平之上是也。
自兹已后,史氏相承,述作虽多,斯道都废。其同于古者,唯有附出而已。
寻附出之为义,攀列传以垂名,若纪季之入齐,颛臾之事鲁,皆附庸自托,得厕于朋流。然世之求名者,咸以附出为小。盖以其因人成事,不足称多故也。窃以书名竹素,岂限详略,但问其事竟如何耳。借如召平、纪信、沮授、陈容,或运一异谋,树一奇节,并能传之不朽,人到于今称之。岂假编名作传,然后播其遗烈也!嗟乎!自班、马以来,获书于国史者多矣。其间则有生无令闻,死无异迹,用使游谈者靡徵其事,讲习者罕记其名,而虚班史传,妄占篇目。若斯人者,可胜纪哉!古人以没而不朽为难,盖为此也。
”`
夫纪传之不同,犹诗赋之有别,而后来继作,亦多所未详。
史通·内篇·列传第六
史通·内篇·列传第六
夫纪传之兴,肇于《史》、《汉》。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犹《春秋》之经;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犹《春秋》之传。《春秋》则传以解经,《史》、《汉》则传以释纪。
译文:
史书的编纂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年月记述,即纪;另一种是列举人物事迹,即传。纪是对帝王生平的详细记录,如同《春秋》的年谱;传是记载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犹如《春秋》中对事件的解释。如《史记》和《汉书》便是如此,其中纪用于记录帝王的生平,如《史记.项羽本纪》;而传则是描述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如《史记.陈涉世家》就是以传的形式来记录陈涉的故事。
注释:
- 《史通》: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创作的史学理论著作,共二十卷,包括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主要探讨史书的体例与编写方法,外篇则论述史官制度及史籍的起源和变迁。
- 《春秋》:古代的一部经典史书,由孔子编订。它通过记载鲁国国君的言行,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伦理观念。《春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将记事与解释相结合,即通过具体事件来阐发道德理念。
- 《尚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官方历史记录,共五十六篇。其中包含了上古至周初的各种典章制度,为后代史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尚书璇玑钤》中提到:“尚者,上之上也。”意指《尚书》所载内容都是至上的、最重要的信息。
-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五部分,其中本纪和世家主要记载帝王的生平,列传则是对重要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详细记录,表则是对天文地理的统计,书则是记录国家大事。《史记》对后世史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 《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继《史记》后的另一部重要史书。《汉书》继承了《史记》的纪传体结构,但在某些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特别是增加了《西域传》,首次系统地记录了西域各国的历史情况。此外,《汉书》在编纂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力求使每一部分都完整、准确。
- 编年体:一种时间顺序的史书体裁,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记述。其特点是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便于读者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春秋》就采用了这种体裁。《春秋》通过记载鲁国的君主言行,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看法。
- 列事体:一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成就事迹进行详细记述,反映历史风貌。《史记》和《汉书》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来记载历史人物。在《史记》中,列传是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详细记录,如《史记.陈涉世家》就是专门记载陈涉的生平和事迹。而《汉书》则在列传的基础上增加了“志”的形式,即对某些领域的深入研究。例如,《汉书.艺文志》就是专门记载各种学术思想的总汇。
- 《尚书》:古代的一本经典文献集,共56篇,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官方历史记录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帝王、诸侯、贵族等重要人物的重要事件和他们的言论。《尚书璇玑铃》中提到:“尚者,上之上也。”意指《尚书》所载的内容都是至上的、最重要的信息。
-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五部分。其中本纪和世家主要记载帝王的生平,列传则是对重要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详细记录,表则是对天文地理的统计,书则是记录国家大事。
- 《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继《史记》后的另一部重要史书。全书共有二百四十篇,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班固在继承《史记》的基础上,对一些事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得史书更加完整、全面。
- 《尚书璇玑钤》:这是一本关于《尚书》的书籍,作者是宋代学者王应麟。书中对《尚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说明,为后人研究《尚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春秋》: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由孔子编订出。其主要特点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如《春秋》中的“微子去之”、“齐恒入伐”等都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的。
- 《左传》: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左传》以传的形式来记载历史事件,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道德观念。
- 《国语》: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也是一部以编声体形式记录的历史传记。《国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来记载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使得历史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 《史记》: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也称《太史公书》,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其中包括本纪、前言、表和志四部分。《史记》以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
- 《汉书》: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继承了《史记》的基本框架和特点,但在一些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如对一些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 《尚书璇玑铃》:这是一部关于《尚书》的书籍,作者是宋代学者王应琉。书中对《尚书》中的一些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解释,并给出了相应的注解。
- 《春秋》: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由孔子编订出。其主要特点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如《春秋》中的“微子去之”、“齐恒入伐”等都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的。
- 《左传》: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左传》以传的形式来记载历史事件,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道德观念。
- 《国语》: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也是一部以编声体形式记录历史传记。《国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来记载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使得历史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 《史记》: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也称《太史公书》,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全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其中包括本纪、前言、语、志四部分。
- 《汉书》: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该书继承了《汉书》的基本框架和特点,但在一些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 《尚书璇玑铃》:这是一部关于《尚书》的书籍,作者是宋代学者王应琉。书中对《汉书·艺文志》中的某些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注解。
- 《春秋》:这是一部古代的经典史书,由孔子编订出。其主要特点是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在内篇·列传第六中,作者刘知几讨论了史书的分类和写作原则。他认为纪传体史书是记录帝王生平和历史人物行为的两种主要体裁,而纪用于记录帝王的一生,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而传则用来叙述历史人物的生活和行为,如《史记》中的《陈涉世家》和《张仪列传》。刘知几进一步指出,这些史书虽然各有特点,但仍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无论是纪还是传,它们都是通过具体事件来反映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因此,尽管它们的写法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历史真相和传达道德观念。最后,刘知几强调了史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