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刑法、礼乐、风土、山川,求诸文籍,出于《三礼》。及班、马著史,别裁书志。考其所记,多效《礼经》。且纪传之外,有所不尽,只字片文,于斯备录。语其通博,信作者之渊海也。

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

名目虽异,体统不殊。亦犹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鲁谓之春秋,其义一也。

于其编目,则有前曰《平准》,后云《食货》;古号《河渠》,今称《沟洫》;析《郊祀》为《宗庙》,分《礼乐》为《威仪》;《悬象》出于《天文》,《郡国》生于《地理》。如斯变革,不可胜计,或名非而物是,或小异而大同。但作者爱奇,耻于仍旧,必寻源讨本,其归一揆也。

若乃《五行》、《艺文》,班补子长之阙;《百官》、《舆服》,谢拾孟坚之遗。王隐后来,加以《瑞异》;魏收晚进,弘以《释老》。斯则自我作故,出乎胸臆,求诸历代,不过一二者焉。

诗句

1. 夫刑法、礼乐、风土、山川,求诸文籍,出于《三礼》。

2-3. 及班、马著史,别裁书志。考其所记,多效《礼经》。且纪传之外,有所不尽,只字片文,于斯备录。语其通博,信作者之渊海也。

4. 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

5. 名目虽异,体统不殊。亦犹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鲁谓之春秋,其义一也。

6. 于其编目,则有前曰《平准》,后云《食货》;古号《河渠》,今称《沟洫》;析《郊祀》为《宗庙》,分《礼乐》为《威仪》;《悬象》出于《天文》,《郡国》生于《地理》。如斯变革,不可胜计,或名非而物是,或小异而大同。但作者爱奇,耻于仍旧,必寻源讨本,其归一揆也。

译文

1. 在刑法、礼制、风土、山水之间寻求知识,都来源于《三礼》。

2-3. 当班固和司马迁撰写历史时,他们各自对史书进行了编辑和增补。《史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礼乐的内容,而《汉书》则记录了许多有关风土人情和山川的内容。这些作品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我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

4. 回顾一下古人对《史记》的定义:司马迁称为“书”,班固称为“志”,蔡邕称为“意”,华峤称为“典”,张勃称为“录”,何法盛大加解释为“说”。虽然这些定义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为了记录历史事件。

5. 尽管名称上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和目的却是相同的。就像楚国的“梼杌”、晋国的“乘”,鲁国的“春秋”,它们的意义都是相同的。

6. 在编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名字和内容:《平准》和《食货》,古代的叫法和现代的叫法;《河渠》和《沟洫》,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时,《天文》和《地理》也被用来描述不同的事物。这些都是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数量难以计算。有些名称可能看起来并不准确,但实际上所表达的内容却是正确的。因此,作者们总是努力寻找源头并追溯本源,以便得出一个统一的观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的文献,展示了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通过对《史记》、《汉书》和其他古代著作的描述,诗人揭示了作者们如何通过探索各种资料来记录历史事件,以及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创新的态度。此外,诗中的每个部分都强调了历史文献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我们理解过去的重要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