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汉代词赋,虽云虚矫,自余它文,大抵犹实。至于魏、晋已下,则讹谬雷同。榷而论之,其失有五:一曰虚设,二曰厚颜,三曰假手,四曰自戾,五曰一概。

何者?昔大道为公,以能而授,故尧咨尔舜,舜以命禹。自曹、马已降,其取之也则不然。若乃上出禅书,下陈让表,其间劝进殷勤,敦谕重沓,迹实同于莽、卓,言乃类于虞、夏。且始自纳陛,迄于登坛。彤弓卢矢,新君膺九命之锡;白马侯服,旧主蒙三恪之礼。徒有其文,竟无其事。此所谓虚设也。

古者两军为敌,二国争雄,自相称述,言无所隐。何者?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说所能掩蔽也。逮于近古则不然。曹公叹蜀主之英略,曰“刘备吾俦”;周帝美齐宣之强盛,云“高欢不死”。或移都以避其锋,或断冰以防其渡。及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诗句:且汉代词赋,虽云虚矫,自余它文,大抵犹实。

译文:虽然汉代的辞赋有很多夸张和虚构,但其余的文章大多还是真实的。

关键词注释:

  1. 虚矫:夸大或虚假的行为。
  2. 它文:除了词赋以外的文章。
  3. 厚颜:不顾脸面或尊严。
  4. 假手:指代别人做事。
  5. 自戾:自我冲突或矛盾。
  6. 一概:一概而论,不考虑具体情况。

赏析:
本诗是史通·内篇·载文第十六中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了魏晋以来文学上的一种现象——文学上的雷同和虚假。作者首先指出汉代的词赋很多是虚矫的,但其余的文章大多是真实的。接着,他指出从魏晋以来,这种雷同和虚假的现象更加严重。他认为这种现象有五个问题,分别是:虚设、厚颜、假手、自戾和一概。其中“虚设”是指那些没有实质内容,只是形式上的设定;“厚颜”指的是一些文人不顾脸面,为了个人利益而写作;“假手”则是指有些人通过他人来完成他们的工作,这也是一种欺骗行为;“自戾”则是指一些人在创作中表现出自我冲突或矛盾,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道德观念或者社会压力造成的;“一概”是指一种不考虑具体情况的笼统说法或行为。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魏晋以后文学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当时文人的一些不良风气,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