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识宝者稀,知音盖寡。近有裴子野《宋略》、王劭《齐志》,此二家者,并长于叙事,无愧古人。而世之议者皆雷同,举裴而共诋王氏。夫江左事雅,裴笔所以专工;中原迹秽,王文由其屡鄙。且几原务饰虚辞,君懋志存实录,此美恶所以为异也。设使丘明重出,子长再生,记言于贺六浑之朝,书事于侯尼干之代,将恐辍毫栖牍,无所施其德音。而作者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夫叙事之体,其流甚多,非复片言所能覼缕,今辄区分类聚,定为三篇,列之于下。(右叙事篇序)
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
历观自古,作者权舆,《尚书》发踪,所载务于寡事,《春秋》变体,其言贵于省文。斯盖浇淳殊致,前后异迹。然则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作之尤美者也。
”`
《内篇·叙事第二十二》
夫识宝者稀,知音盖寡。
- 识宝:比喻识别真才实学的人稀少。
- 知音:理解音乐或文学作品的人。
- 盖:表示推测的语气词。
- 稀、寡:数量少。
近有裴子野《宋略》、王劭《齐志》,此二家者,并长于叙事,无愧古人。而世之议者皆雷同,举裴而共诋王氏。
- 裴子野:《宋书》的作者。
- 王劭:《齐书》的作者。
- 长于叙事:擅长叙述事件。
- 无愧古人:没有对不起古人的地方。
- 世之议者:当代的人。
- 雷同:指意见相同,没有差异。
- 举裴而共诋王氏:大家都指责裴子野而贬低王劭。
夫江左事雅,裴笔所以专工;中原迹秽,王文由其屡鄙。且几原务饰虚辞,君懋志存实录,此美恶所以为异也。设使丘明重出,子长再生,记言于贺六浑之朝,书事于侯尼干之代,将恐辍毫栖牍,无所施其德音。而作者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 江左: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 裴笔:指裴子野的文笔。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
- 迹秽:事迹污秽、不光彩。
- 几原:指晋代的左思(字元规),他的作品注重修饰华丽的词句。
- 君懋:即南朝梁人沈约(字休文),他主张文章应该真实可信。
- 美恶:美好和丑陋。
- 为异:有所区别。
- 方古:与古代相比。
- 一概而论得失:用同一标准评价好坏。
夫叙事之体,其流甚多,非复片言所能覼缕,今辄区分类聚,定为三篇,列之于下。(右叙事篇序)
- 叙事之体:叙述事情的形式和风格。
- 其流甚多:其流派众多。
- 覼缕:形容简略。
- 区分类聚: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
- 定为三篇:决定分成三部分来写。
- 列之于下:陈列于下方。
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
- 国史:国家史书。
- 叙事为工: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要任务。
- 简之时义:简洁明了的意义。
- 大矣哉:感叹词,表示赞美。
历观自古,作者权舆,《尚书》发踪,所载务于寡事,《春秋》变体,其言贵于省文。斯盖浇淳殊致,前后异迹。然则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作之尤美者也。
- 历观:观察、考察。
- 权舆:开始的意思。
- 《尚书》:中国古代一部记载上古帝王事迹的典籍。
- 发踪:启发引导的意思。
- 寡事:简单的事情。
- 《春秋》:中国古代一部编年史,记述鲁国的兴衰。
- 变体:变化的形式。
- 省文:简约的文字。
- 浇淳:指文化水平高与低的区别。
- 前后异迹:前后不同的情况。
- 文约而事丰:文字简洁而内容丰富。
- 述作:这里指撰写史书的工作。
- 尤美者:特别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