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两汉,迄乎三国,国史之文,日伤烦富。逮晋已降,流宕逾远。寻其冗句,摘其烦词,一行之间,必谬增数字;尺纸之内,恒虚费数行。未聚蚁成雷,群轻折轴,况于章句不节,言词莫限,载之兼两,曷足道哉?
盖叙事之体,其别有四:有直纪其才行者,有唯书其事迹者,有因言语而可知者,有假赞论而自见者。至如《古文尚书》称帝尧之德,标以“允恭克让”;《春秋左传》言子太叔之状,目以“美秀而文”。所称如此,更无他说,所谓直纪其才行者。又如《左氏》载申生为骊姬所谮,自谥而亡;班史称纪信为项籍所围,代君而死。此则不言其节操,而忠孝自彰,所谓唯书其事迹者。又如《尚书》称武王之罪纣也,其誓曰:“焚炙忠良,刳剔孕妇。”《左传》栾武子之论楚也,其词曰:“荜辂蓝缕,以启山林。”此则才行事迹,莫不阙如,而言有关涉,事便显露,所谓因言语而可知者。又如《史记·卫青传》后,太史公曰:“苏建尝责大将军不荐贤待士。”《汉书·孝文纪》末,其赞曰:“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此则传之与纪,并所不书,而史臣发言,别出其事,所谓假赞论而自见者。然则才行、事迹、言语、赞论,凡此四者,皆不相须。若兼而毕书,则其费尤广。但自古经史,通多此类。能获免者,盖十无一二。
史通·内篇·叙事第二十二
探究历史叙述之艺术与方法
- 史通简介
- 刘知几《史通》成书背景与时代意义
- 《史通》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与影响
- 叙事在史书中重要性
- 叙事作为历史记载核心功能
- 叙事对读者理解历史作用
- 直笔与传统史书叙事手法
- 直笔理念及其对史书真实性贡献
- 传统史书叙事手法分析与反思
- 史家才学与叙事技巧
- 史家才学在叙事中应用实例
- 叙事技巧如何体现史家思想倾向
- 史家语言风格与叙事表达
- 史家语言风格特点及其对叙事影响
- 叙事表达方式多样化及其效果
- 史家责任与历史真实追求
- 史家责任在历史叙述中角色
- 追求历史真实对叙事提出挑战
- 史观变迁与叙事观念更新
- 历史观变迁对叙事观念影响
- 叙事观念更新对史观发展推动作用
- 现代史书编撰中叙事运用
- 现代史书编撰中叙事策略运用
- 现代视角下史书叙事评价与改进建议
- 结论
- 总结《史通》对后世史学发展贡献
- 强调《史通》在史学理论建设中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