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古文义,务却浮词。《虞书》云:“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夏书》云:“启呱呱而泣,予不子。”《周书》称“前徒倒戈”,“血流漂杵”。《虞书》云:“四罪而天下咸服。”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为之者方觉其难,固非雕虫小技所能斥非其说也。既而丘明受《经》,师范尼父。夫《经》以数字包义,而《传》以一句成言,虽繁约有殊,而隐晦无异。故其纲纪而言邦俗也,则有士会为政,晋国之盗奔秦;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其款曲而言人事也,则有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斯皆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晦之时义,不亦大哉!洎班、马二史,虽多谢《五经》,必求其所长,亦时值斯语。至若高祖亡萧何,如失左右手;汉兵败绩,睢水为之不流;董生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翟公之门,可张雀罗,则其例也。

诗句输出:昔古文义,务却浮词。《虞书》云:“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译文输出:《尚书》记载:“帝王去世,百姓如同丧失父母一般悲痛。”

注释说明:这句话出自《尚书·益稷》,意指帝王逝世后,国家上下一片哀痛。”帝乃殂落”意味着帝王的死讯被宣布,”百姓如丧考妣”则描述了当时人民的情感反应,表达了对帝王的深厚哀悼和尊敬。

赏析:《虞书》、《夏书》、《周书》等文献中充满了深刻的政治哲理和人文关怀。例如,《周书》中的“前徒倒戈”,“血流漂杵”等表述都反映了周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而《虞书》中的“四罪而天下咸服”,则强调了道德教化和政治统一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文本,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命运、民众情感以及道德规范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