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官虽无缺,而书尚有遗,故史臣等差,莫辨其序。案《吕氏春秋》曰:“夏太史终古见桀惑乱,载其图法出奔商。商太史向挚见纣迷乱,载其图法出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亦以其法归周。”又《春秋》晋、齐太史书赵、崔之弑;郑公孙黑强与于盟,使太史书其名,且曰七子。昭二年,晋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然则诸史之任,太史其最优乎?至秦有天下,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章》。此则自夏迄秦,斯职无改者矣。

汉兴之世,武帝又置太史公位在丞相上,以司马谈为之。汉法,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叙事如《春秋》。及谈卒,子迁嗣。迁卒,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

寻自古太史之职,虽以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管数。司马迁既殁,后之续《史记》者,若褚先生、刘向、冯商、扬雄之徒,并以别职来知史务。于是太史之署,非复记言之司。故张衡、单扬、王立、高堂隆等,其当官见称,唯知占侯而已。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第一》译文:

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闻。上起帝王,下穷匹庶,近则朝廷之士,远则山林之客,谅其于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孜孜焉。夫如是者何哉?皆以图不朽之事也。何者而称不朽乎?盖书名竹帛而已。向使世无竹帛,时缺史官,虽尧、舜之与桀、纣,伊、周之与莽、卓,夷、惠之与跖、硚,商、冒之与曾、闵,俣一从物化。坟土未干,则善恶不分,妍媸永灭者矣。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干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赏析:

本文是《史通》的外篇之一,主要探讨了史官的重要性及其对历史记录的影响。《史通》是一部关于史学批评的著作,它不仅阐述了史书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还对历史上的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阐述史官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文章开头引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表达了生命短暂的感慨。随后,作者指出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是因为人们希望留下自己的名声和功绩,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够被后人铭记。这种对不朽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特质。

作者详细列举了古代君王和普通百姓都非常重视史官的原因。他们认为史官能够记录历史,为后世提供了解过去的窗口,同时也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来激励或警示后人。这种观点体现了人们对历史记录的期望和依赖。

文章还提到了如果没有史官记录历史,那么历史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这种描述突出了史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总结了史官的作用。他们不仅是记录历史的工作者,更是传承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使得历史得以延续,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教训。

这篇文章通过对史官作用的论述,强调了历史记录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它提醒读者要重视历史、尊重历史、珍惜历史,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