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都则与凤池相接。而馆宇华丽,酒馔丰厚,得厕其流者,实一时之美事。
至咸亨年,以职司多滥,高宗喟然而称曰:“朕甚懵焉。”乃命所司曲加推择,如有居其职而缺其才者,皆不得预于修撰。由是史臣拜职,多取外司,著作一曹,殆成虚设。凡有笔削,毕归馀官。
始自武德,迄乎长寿,其间若李仁实以直辞见惮,敬播以叙事推工,许敬宗之矫妄,牛凤及之狂惑,此其善恶尤著者也。
又按《晋令》,著作郎掌起居注,撰录诸言行勋伐旧载史籍者。元魏置起居令史,每行幸宴会,则在御左右,记录帝言及宾客酬对。后别置修起居注二人,多以馀宫兼掌。
至隋,以吏部散官及校书、正字闲于述注者修之,纳言兼领其事。炀帝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起居。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如庾自直、崔祖浚、虞世南、蔡允恭等咸居其职,时谓得人。
”`
史官建置第一
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都则与凤池相接。而馆宇华丽,酒馔丰厚,得厕其流者,实一时之美事。
至咸亨年,以职司多滥,高宗喟然而称曰:“朕甚懵焉。”乃命所司曲加推择,如有居其职而缺其才者,皆不得预于修撰。由是史臣拜职,多取外司,著作一曹,殆成虚设。凡有笔削,毕归馀官。
始自武德,迄乎长寿,其间若李仁实以直辞见惮,敬播以叙事推工,许敬宗之矫妄,牛凤及之狂惑,此其善恶尤著者也。
又按《晋令》,著作郎掌起居注,撰录诸言行勋伐旧载史籍者。元魏置起居令史,每行幸宴会,则在御左右,记录帝言及宾客酬对。后别置修起居注二人,多以馀宫兼掌。
至隋,以吏部散官及校书、正字闲于述注者修之,纳言兼领其事。炀帝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起居。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如庾自直、崔祖浚、虞世南、蔡允恭等咸居其职,时谓得人。
译文:
史官制度的建立始于皇家的建国时期,当时设立了专门的史馆,并位于宫廷禁门之内。西京长安的史馆毗邻鸾渚,东都洛阳的史馆靠近凤池。史馆的建筑豪华壮观,提供丰盛的饮食,能担任史官的人实际上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物。
到了咸亨年间,因为史馆的工作职责繁多而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唐高宗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于是下令有关部门重新选拔,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史官不能参与编撰工作。因此史臣的职务大多从其他部门挑选出来,而“著作”一职几乎成了一个空头衔。凡是需要撰写的文章,最终都交给其他官员完成。
从唐朝的武德年间一直持续到长寿年间,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出现了像李仁实那样直言不讳的人,以及像敬播那样善于记叙的人,还有像许敬宗那样矫饰虚假的人和牛凤及那样的轻浮狂妄的人,他们的好坏尤为突出。
根据《晋令》,著作郎的职责包括记录皇帝的言行和记录过去的事件记载在史书中。北魏设置了起居令史,每当皇帝出行或宴乐的时候,起居令史就在皇帝的身边记录下来皇帝的话和与客人的交谈。后来还专门设立了两位修起居注的人员,他们多数是从其他官职中兼任的。
隋朝时期,将吏部的散官以及校书、正字等闲杂职务中擅长编写史书的人员聚集起来共同进行修史工作,而纳言则兼任了这项职责。隋炀帝认为古代已经有了内史和外史的设置,现在既然已经有了著作官,就应该确立起居制度。于是设立了起居舍人两名,隶属于中书省管辖,庾自直、崔祖浚、虞世南、蔡允恭等人都在其中担任职务,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人才济济的表现。
赏析:
本篇通过列举各个时期不同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历史上关于史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隋以前的史官制度和相关人物事迹,然后详细叙述了唐代史官制度的变迁和改革,最后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揭示了史官制度的优劣和影响。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对比和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史官制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