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因之,又加置起居郎二人,职与舍人同。每天子临轩,侍立于玉阶之下,郎居其左,舍人居其右。人主有命,则逼阶延首而听之,退而编录,以为起居注。
龙朔中,改名左史、右史。今上即位,仍从国初之号焉。高祖、太宗时,有令狐德棻、吕才、萧钧、褚遂良、上官仪;高宗、则天时,有李安期、顾胤、高智周、张太素、凌季友。斯并当时得名,朝廷所属者也。
夫起居注者,编次甲子之书,至于策命、章奏、封拜、薨免,莫不随事记录,言惟详审,凡欲撰帝纪者,皆称之以成功。今为载笑之别曹,立言贰职。故略述其事,附于斯篇。
又按《诗·邶风·静女》之三章,君子取其彤管。夫彤管者,女史记事规诲之所执也。古者人君,外朝则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内之与外,其任皆同。故晋献惑乱,骊姬夜泣,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楚昭王宴游,蔡姬对以其愿,王顾谓史:“书之,蔡姬许从孤死矣。”夫宴私而有书事之册,盖受命者即女史之流乎?
”`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第一》
皇家因之,又加置起居郎二人,职与舍人同。每天子临轩,侍立于玉阶之下,郎居其左,舍人居其右。人主有命,则逼阶延首而听之,退而编录,以为起居注。
龙朔中,改名左史、右史。今上即位,仍从国初之号焉。高祖、太宗时,有令狐德棻、吕才、萧钧、褚遂良、上官仪;高宗、则天时,有李安期、顾胤、高智周、张太素、凌季友。斯并当时得名,朝廷所属者也。
夫起居注者,编次甲子之书,至于策命、章奏、封拜、薨免,莫不随事记录,言惟详审,凡欲撰帝纪者,皆称之以成功。今为载笑之别曹,立言贰职。故略述其事,附于斯篇。
又按《诗·邶风·静女》之三章,君子取其彤管。夫彤管者,女史记事规诲之所执也。古者人君,外朝则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内之与外,其任皆同。故晋献惑乱,骊姬夜泣,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楚昭王宴游,蔡姬对以其愿,王顾谓史:“书之,蔡姬许从孤死矣。”夫宴私而有书事之册,盖受命者即女史之流乎?
注释:
- 《周官》、《礼记》中的记载显示古代设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不同级别的史官。
- 《周官》和《礼记》还提到了太史负责国家六典,小史负责记录国家的志向,内史负责传达王命,外史负责传递四方的消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分工。
- 在《曲礼》中,提到史书应该记载重大事件用简牍记录,而小事则用竹简即可。
- 《大戴礼记》中提到太子成人后可以免于辅导,此时就有司过之史来记录。
- 战国时期,史家的工作并未中断,如赵鞅、田文等人都曾担任过大夫,他们在门下书写历史,齐国的田文每坐对宾客时都有秘书记录。
赏析: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第一》通过对古代史官制度的详细阐述,展现了一个多层级、分工明确的官方记录体系。其中提到的起居注、起居郎、起居舍人的设立,反映了皇帝对于历史记录的重视。起居郎的职能是记录天子的言论和行动,起居舍人则负责编纂这些记录成为历史资料。这种制度确保了历史资料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为后世帝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诗·邶风·静女》一章中的彤管故事,更是强调了女性史官在记录国家大事方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