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以古文载事,其词简约,推者难详,缺漏无补。遂令后来学者莫究其源,蒙然靡察,有如聋瞽。今故讦其疑事,以著于篇。凡有十条,列之于后。
盖《虞书》之美放勋也,云“克明俊德。”而陆贾《新语》又曰:“尧、舜之人,比屋可封。”盖因《尧典》成文而广造奇说也。案《春秋传》云:高阳、高辛二氏各有才子八人,谓之“元”、“凯”。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帝鸿氏、少昊氏、颛顼氏各有不才子,谓之“浑沌”、“穷奇”、“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
缙云氏亦有不才子,天下谓之“饕餮”,以比三族,俱称“四凶”。而尧亦不能去。斯则当尧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不分,贤愚共贯。且《论语》有云:舜举咎繇,不仁者远。是则当咎繇未举,不仁甚多,弥验尧时,群小在位者矣。又安得谓之“克明俊德”、“比屋可封”者乎?其疑一也。
史通·外篇·疑古第三
探讨历史记录的真伪与价值
- 前言
- 历史记载重要性
- 《史通》概述
- 第一则疑案
- 古文记载尧舜时期德行
- 陆贾《新语》中尧舜形象
- 第二则疑案
- 《虞书》描述尧之美好品德
- “克明俊德”含义分析
- 第三则疑案
- 《春秋传》关于高阳、高辛族别记载
- 元凯、浑沌、穷奇、梼杌族系问题
- 第四则疑案
- 缙云氏不才子“饕餮”比喻
- 尧舜时代小人君子善恶不分现象
- 第五则疑案
- 《论语》中舜举用咎繇例子
- 不仁者增多证据支持尧朝腐败
- 结语
- 对古代史书评价
- 历史真实与文学创作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