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已降,作者多门,虽新书已行,而旧录仍在,必校其事,可得而言。案刘氏初兴,书唯陆贾而已。子长述楚、汉之事,专据此书。譬夫行不由径,由不由户,未之闻也。然观迁之所载,往往与旧不同。如郦生之初谒沛公,高祖之长歌鸿鹄,非唯文句有别,遂乃事理皆殊。又韩王名信都,而辄去“都”留“信”,用使称其姓名,全与淮阴不别。班氏一准太史,曾无驰张,静言思之,深所未了。
司马迁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历,事无臣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而竟不书其字者,岂墨生所谓大忘者乎?而班固仍其本传,了无损益,此又韩子所以致守株之之说也。如固之为《迁传》也,其初宜云“迁字子长,冯翊阳夏人,其序曰”云云。至于事终,则言“其自叙如此”。著述之体,不当如是耶?
”`
自汉已降,作者多门,虽新书已行,而旧录仍在,必校其事,可得而言。【注释】汉代以后,有很多不同的著作流派和风格,即使新的书籍已经出版,旧的记录仍然存在。如果仔细比较它们的记载,就可以进行讨论了。【译文】自从汉朝以来,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作品流派,即便新的书籍已经出版,但旧的记录仍然存在。如果要仔细比较它们的内容,就可以进行讨论了。【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文献多样性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研究中必须考虑不同版本和时期的重要性。
司马迁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历,事无臣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注释】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从他的出生讲起,一直讲到他的人生经历,没有忽略任何细节,可以说是详尽的。【译文】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从他的出生讲起,一直讲到他的人生经历,没有忽略任何细节,可以说是详尽的。【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关注。
而竟不书其字者,岂墨生所谓大忘者乎?【注释】然而竟然不记载他的姓名,难道是像墨子所说的那样大遗忘吗?【译文】然而竟然不记载他的姓名,难道是像墨子所说的那样大遗忘吗?【赏析】这里提到的“墨生”可能是一个混淆或者是笔误,需要更多上下文来确定具体是谁。这个句子反映了对司马迁传记写作中省略个人姓名做法的疑问。
而班固仍其本传,了无损益,此又韩子所以致守株之之说也。【注释】班固保留了原来的传本,没有任何修改或增删,这就像是韩非子所说的“守株待兔”一样。【译文】班固保留原来的传本,没有任何修改或增删,这就像是韩非子所说的“守株待兔”。【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来批评班固对历史人物传记的处理方式,暗示他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只是简单地保留了原貌。
如固之为《迁传》也,其初宜云“迁字子长,冯翊阳夏人,其序曰”,至于事终,则言“其自叙如此”。著述之体,不当如是耶?【注释】班固为司马迁写的传记,一开始就应该说他的名字是司马迁,他是冯翊阳夏县人,他的序言是这样的……。到了事情结束的时候,就应该是“他的自传就是这样。”在写书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这样的吗?【译文】班固为司马迁写的传记,一开始就应该说他的名字是司马迁,他是冯翊阳夏县人,他的序言是这样的……。到了事情结束的时候,就应该是“他的自传就是这样。”在写书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这样的吗?【赏析】这句话是对班固处理历史人物传记的一种批评,指出班固在编写传记时缺乏深度和批判性分析。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书写应有全面、客观态度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司马迁传记的评论,展示了对历史书写的深刻理解和批评精神。它不仅关注于历史事实的准确性,更重视对这些事实背后的意义和影响的分析。这种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性思维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