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壮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乃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摩,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掷,下其势犹高峰坠石。又下笔意如放箭,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然则思于草迹,亦须时时象其篆势。八分、章草、古隶等体,要相合杂,发人意思,若直取俗事,则不能先发于笺毫。张伯英偏工于章草,代莫过之。每与人书,下笔必为楷,则云:“匆匆不暇草书。”何者?若不以静思闲雅发于中虑,则失其妙用也。以此言之,草法尤难。仲将每见伯英书,称为草圣。卫瓘、索靖俱效于张,亦各得其妙。议者以为卫得伯英之筋,索得伯英之肉。汉魏以来,章法弥盛。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子敬以来,学者虽各擅其美,故亦抑之远矣。
法书论
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壮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乃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摩,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掷,下其势犹高峰坠石。又下笔意如放箭,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然则思于草迹,亦须时时象其篆势。八分、章草、古隶等体,要相合杂,发人意思,若直取俗事,则不能先发于笺毫。张伯英偏工于章草,代莫过之。每与人书,下笔必为楷,则云:“匆匆不暇草书。”何者?若不以静思闲雅发于中虑,则失其妙用也。以此言之,草法尤难。仲将每见伯英书,称为草圣。卫瓘、索靖俱效于张,亦各得其妙。议者以为卫得伯英之筋,索得伯英之肉。汉魏以来,章法弥盛。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子敬以来,学者虽各擅其美,故亦抑之远矣。
译文:
书法开始书写时,需要把锋芒隐藏起来,转动手腕,笔画的前后速度要快慢不一,使字形形势雄浑有力,就像虫子和蛇相互勾连一样。不要让笔画中断,而是要尽量简略,不要过分追求繁复。到了笔画棱角起伏、顺势而立的时候,大体上应该是圆形最为适宜,如果笔画出现错误,就不要再次去修改它了,否则可能会失去笔势。如果字中有笔画交叉之处,应该在空中轻轻抛掷,向下落笔时,气势就像高峰上的石头坠落。在书写时要像放箭一样迅捷有力,但是箭矢不宜过于迟缓,否则射中目标时难以准确。因此,在书写草书时,也要时刻模拟篆书的气势。八分、章草、古隶等多种书法风格应该相互融合,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如果只是单纯模仿世俗的书法,就无法达到书法的真正境界。张伯英特别擅长于章草,他的书法无人能及。每当他写字时,总是先用楷书打好基础,并说:“匆忙中无法完成草书。”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不用心思考、悠闲从容地创作出来,就会失去书法的魅力。由此看来,草书的创作尤其困难。钟离简经常看到伯英的草书作品,称赞他是“草圣”。卫瓘、索靖都向张伯英学习,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人评论说,卫瑾得到张伯英的筋骨之力,而索靖则更接近于张伯英的精髓。汉代魏晋时期,书法章法越来越盛行。晋朝的王羲之特别出众,他聪敏领悟了书法的奥义,于是他去掉了繁琐复杂的部分,创建了自己的书法体系,这就是后来所称的新草书。现在的《十七帖》就是这一书法风格的代表作。从王献之开始,虽然各个书法家各自都有各自的长处,但是后世对此评价已经大不如前了。
关键词注释:
- 夫始下笔:即开始书写。
- 须藏锋转腕:书法笔锋需藏而不露,手腕灵活转动。
- 前缓后急:指笔画的开始和结束速度应有所不同。
- 字体形势:书法的形态和结构。
- 壮如虫蛇相钩连:比喻书法笔势雄浑有力,如同虫蛇相互缠绕。
- 意莫令断:意思是要保持连贯流畅的感觉,不要让笔触中断。
- 简略为尚:简约而不失精练的书写更为可贵。
- 棱侧起伏:指笔画的转折和起伏。
- 下其势犹高峰坠石:形容下笔时气势如高峰上石头坠落一般迅猛有力。
- 箭不欲迟:箭矢射出的速度不宜过缓。
- 思于草迹:指思考如何在草书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 篆势:篆书的风格特点。
- 八分、章草、古隶等体:指不同的书法风格。
- 新草:新兴的草书风格。
- 今传《十七帖》:现在流传下来的《十七帖》。
- 子敬:王献之的字号。
- 卫瓘、索靖: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 汉魏以来:指汉朝和魏朝时期。
- 晋世右军:指的是晋朝的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右军将军”。
- 颖悟斯道:聪明地领悟了书法的道理。
- 除繁就省:除去繁琐的部分,简化内容。
- 创立制度:建立了自己的书法体系。
- 子敬以来:从王献之之后。
赏析:
此文是关于草书创作的讨论,作者通过分析草书的特点和创作技巧,阐述了书法艺术的精妙与难度。文章首先指出书法创作需注意笔锋的变化、笔画的粗细、字形的布局等方面,然后进一步探讨了草书的特点,如笔势的连贯、简洁明了、刚劲有力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他们的成就,以及他们对后世书法发展的深远影响。整体而言,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书法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