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难之曰:舜居蒲阪,本属乎冀之北,舜卒鸣条,不在乎夷之西。殊不知无本不立,非文孰稽。有舜江则可枕可漱,有舜坛则可攀可跻,月帔兮明月上,云阁兮白云飞。九溪源下之流派,万丈天边之石梯。鸟篆穹碑,刺史元公之笔;电文怪石,舍人李峤之题。余应之曰:百岂无于一二、十未丧其八九。紫霞高卧,前后十四辈;白日飞升,小大三百口。不然是赋也,何为而作焉。以代门下抠衣而藉手。

(会昌四年七月,河东柳公权书,邵建和镌字。)

这首诗是一篇赋,作者通过描绘九疑山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舜帝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客难之曰:客人质疑道,舜帝居住在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其地属冀州之北,然而舜帝卒于鸣条(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并非在夷州的西边。
  2. 殊不知无本不立,非文孰稽:客人认为,没有基础就没有立足之地,如果没有文字记载,那么舜帝的事迹也就无从查考了。
  3. 有舜江则可枕可漱,有舜坛则可攀可跻:这里有舜帝的江流和石台可以让人休息、洗涤,也有舜帝的庙宇可以让人攀登。
  4. 月帔兮明月上,云阁兮白云飞:这里的“月帔”指的是月亮的光辉照耀大地,而“云阁”则是形容云彩高耸入云。
  5. 九溪源下之流派,万丈天边之石梯:这里的“九溪源下”指的是九疑山的溪流源头,而“万丈天边之石梯”则是形容石头阶梯的高耸入云。
  6. 鸟篆穹碑,刺史元公之笔;电文怪石,舍人李峤之题:这里的“鸟篆穹碑”指的是鸟形的碑文,而“电文怪石”则是形容刻有奇怪文字的石头。
  7. 余应之曰:百岂无于一二、十未丧其八九:作者回应说,即使是一百个中只有一个是好的,那十个中也还有八九个是好的。
  8. 紫霞高卧,前后十四辈;白日飞升,小大三百口:这里的“紫霞”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白日飞升”则是形容成仙后升天而去。
  9. 不然是赋也,何为而作焉:如果这不是一篇赋,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10. 以代门下抠衣而藉手:这是作者自谦的话,意思是他只是一个代笔的人,不敢直接署名。

整首诗通过对九疑山的描述,表达了对舜帝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舜帝的传说进行考证,展现了他对历史知识的严谨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