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歧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歧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
黄帝曰:调之奈何?歧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黄帝曰:请问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
歧伯曰:臣请言五藏之病变也。
心脉急甚者为瘈瘲;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介;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小腹鸣。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

【诗句】:

黄帝问于歧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

岐伯答: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

黄帝曰:调之奈何?

岐伯答: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

【译文】:
黄帝向歧伯询问:五脏的生成和变化所引起的疾病形态如何?
岐伯回答:首先要确定五色和五脉的相应关系,这样才可以鉴别病情。
黄帝说:已经确定了颜色和脉搏,那么如何鉴别呢?
岐伯答:调整脉搏的缓急,大小,滑涩等特征,从而可以确定疾病的类型。
黄帝说:如何调节呢?
岐伯答:脉搏急速的,尺部的肌肉也会变得急速;脉搏缓和的,尺部的肌肉也会变得柔和;脉搏细小的,尺部的肌肉会显得更加细弱并伴有呼吸短促的症状;脉搏大的,尺部的肌肉会出现贲起现象;脉搏滑利的,尺部的肌肉会显得光滑;脉搏涩滞的,尺部的肌肉会感到涩滞。这些变化的程度不同,所以能够精通调节尺部脉搏的人,不需要依赖观察寸部脉搏就可以诊断,这样的人是上工。上工的医术可以达到十全九效。能掌握两种方法的人,是中工。中工的医术可以达到十全七效。只能掌握一种方法的人,是下工。下工的医术可以达到十全六效。
黄帝说:请问如何判断脉搏的缓急、大小、滑涩等特征?
岐伯答:请让我讲述五脏病变的情况。
心脉急速过于严重的,称为瘈瘲;轻微急促的,称为心痛牵引背部,不能进食。脉搏迟缓过于严重的,称为狂妄笑语;轻微迟缓的,称为伏梁,伏梁在心脏下方,上下行,时有吐血的情况发生。脉搏过于大的,称为喉痹;微弱大的,称为心痹牵引背部,经常流泪。脉搏过小的,称为善呕呃;微小的,称为消瘅。脉搏滑利过于严重的,称为善渴;轻微滑利的,称为心疝,牵引脐腹,小腹鸣响。脉搏涩滞过于严重的,称为喑哑;轻微涩滞的,称为血溢,出现头晕厥逆耳鸣,以及颠狂不宁的症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