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阴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合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具本也。

黄帝内经 · 灵枢 · 根结

岐伯论阴阳五行及经络根结

  1. 原文与译文对照
  • 歧伯言天地相感
  • 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
  • 何补何泻发于春夏秋冬解释
  • 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1. 九针玄要
  • 终始知而一言毕
  • 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1.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开折
  • 太阳根于至阴
  • 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
  • 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
  1. 五脏六腑折关败枢
  • 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1. 骨繇即节缓而不收
  2. 根结本末与治疗关系论述
  3. 篇名《根结》意义阐释
  4. 岐伯对阴阳五行理论阐述及其应用
  5. 天地相感寒暖相移
  6. 阴道偶阳道奇四季变化对经络影响
  7. 九针玄要终始之道
  8. 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9.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开折
  10. 五脏六腑折关败枢
  11. 骨繇即节缓而不收
  12. 根结本末与治疗关系论述
  13. 岐伯对阴阳五行理论阐述及其应用
  14. 天地相感寒暖相移
  15. 阴道偶阳道奇四季变化对经络影响
  16. 九针玄要终始之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