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牌,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颅,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诗句: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译文:足少阳经的正气,环绕大腿进入毛际,与厥阴经相合,从季胁之间分出,沿着胸里属于胆,向上散布到肝脏,穿过心脏上方夹着咽喉,经过颐颌中,散布在面部,联系着眼睛的系带,与少阳经在眼外眦处相合。
注释:足少阳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连接头部和下肢,以及调节肝胆的功能。在这段描述中,足少阳经的正气从大腿开始,沿着身体的侧面向下延伸,最终到达面部。在这个过程中,它与厥阴经相会,然后继续向下,通过季胁之间的区域,最后到达眼部。这个过程中,足少阳经的正气不仅参与了眼部的生理功能,还与其他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赏析:这段描述不仅展示了足少阳经的走向和功能,还强调了经络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通过观察足少阳经的走向和与其他经络系统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同时,这段描述也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即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