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歧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黄帝曰:夫经脉之大小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腘之大小,可为量度乎?歧伯答曰:其可为量度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夫度之人,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量度刺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经水之应经脉者,各有所主,岐伯答:足阳明经,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泻也。
黄帝答曰:经脉与经水的关系如何?
岐伯回答:十二经脉与十二经水相应,各有其主,且经脉的深浅、广狭和远近各不相同。经水的多少和五脏六腑的盛衰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施用针灸或灸法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黄帝曰:足阳明经刺之深浅及停留时间是多少?
岐伯回答:足阳明经刺时,深度约为六分,停留时间为十呼;足太阳经刺时,深度约为五分,停留时间为七呼;足少阳经刺时,深度约为四分,停留时间为五呼;足太阴经刺时,深度约为三分,停留时间为四呼;足少阴经刺时,深度约为二分,停留时间为三呼;足厥阴经刺时,深度约为一分,停留时间为二呼。
黄帝问:手之阴阳经受气的路径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手之阴阳经受气的路径较近,故其刺入的深度不宜过深,以免伤及内脏。若刺得太深则可能伤及骨髓而致骨骼枯涩,脉搏不畅。
黄帝曰:经脉的大小和血气的多少如何影响针灸的效果?
岐伯回答:经脉的大小和血气的多少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经脉细小而血气虚弱,刺入的深度就不宜过大;反之,则可以稍深一些。同时,留针的时间也应适当调整,以免因时间过长而引起其他并发症。
黄帝又曰:如何根据人体的状况来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
岐伯回答:要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例如,对于瘦弱之人,针刺时应选择适中的深度,以免过度损伤肌肉和骨骼;而对于肥胖之人,则应选择浅度的刺激以减轻刺激强度。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黄帝曰:如何确定针灸的最佳治疗时机?
岐伯回答:针灸的最佳治疗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应在病情发作前进行干预,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黄帝曰:如何判断针灸是否有效?
岐伯回答: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来判断针灸是否有效。如果针灸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或消失,则说明针灸是有效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患者的反馈信息来评估针灸的效果。
黄帝曰:针灸治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岐伯回答: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穴位的准确性和无菌操作;其次,要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的选择;再次,要避免过度使用力量导致肌肉损伤;最后,还要注意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黄帝曰:针灸治疗的效果如何?
岐伯回答:针灸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针灸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并非万能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