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骨干),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踵,(疒贵)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诗句:
起于中三指,
结于跗上...
其直者,上循伏兔,
上结于髀;
聚于阴器,上腹而布,
至缺盆而结,上颈...
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
太阳为目上网,
阳明为目下网;
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
脚跳坚,伏兔转筋,
髀前踵,(疒贵)疝...
治之以马膏,
膏其急者;
以白酒和桂,
以涂其缓者,
以桑钩钩之,
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
高下以坐等。
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敢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
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名曰季春痹也。
译文与注释:
- 足阳明经的筋起始于人体的中趾(中三指),止于足背。
- 邪气沿着筋脉外上加于附骨之上,并向上结于膝部的外侧边缘。
- 继续向上结于大腿骨的枢节,然后往上沿着胁部属脊。
- 那些直接上行的筋,上沿骨干,结于膝上。
- 那些分支的筋,结于外辅骨,与少阳相合。
- 那些直接的筋,上顺着腿部的伏兔穴,再上行结于大腿骨前侧。
- 筋聚于阴器部位,然后上行到腹部。
- 经过缺盆后结于颈椎,再上挟口唇,与下颌骨相合。
- 向下结于鼻子,与眼睛相连。
- 这些太阳经筋则环绕在眼睛上方。
- 它们的另一条支脉,从脸颊结于耳前的前面。
- 如果患了这种病症,会导致足中指支脉的胫骨发生转筋现象;
- 导致脚跳动、坚硬、伏兔穴的筋发生转筋现象;
- 还会导致大腿前侧发生踵动现象;
- 出现(疒贵)疝病的症状;
- 引起腹部筋骨紧张、牵引缺盆及颊部,突发口角歪斜;
- 若筋急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双目闭合不开;
- 面部筋有寒症时,则会发生急性痉挛,牵引颊部、移口,
- 若筋弛缓无力时不能自行收敛,就会引起面颊歪斜的现象。
- 治疗这种病应当使用马膏,涂抹那些筋急之处。
- 用白酒调和桂枝末,涂抹筋舒缓处,
- 用桑钩钩住局部患处,
- 然后放置生桑树炭于坑穴中,高低适中让患者坐卧皆可接受。
- 用膏药敷热患处,同时喝些好酒,吃些烤肉,但若患者不喝酒的话,可以强迫自己多喝几杯。
- 按摩三遍即可。
- 治疗这种病症的方法是采用燔针劫刺法,
- 依据疼痛的强弱来作为针刺的次数, 称为“季春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