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谷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
风痹淫砾,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矣。
【解析】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也是现存成书最古老的医籍。它奠定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灵枢》是古代医学理论的总结和中医临床经验的系统整理。《素问》则多是一些关于养生、预防疾病的方法以及针灸等治疗原则,其中包含了许多朴素而深刻的唯物主义思想。
《灵枢·厥病》原文为“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谷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译文如下:下肢不能抬起,侧卧时从髋关节外侧取穴,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用圆利的针,大针不可刺。病下注血,可取曲泉穴。注释:本段论述了痹证的不同症状及针刺方法。
《灵枢·风痹》原文为“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矣。”译文如下:风邪留滞经络,痹阻不通,病势缠绵难愈者,患肢似履薄冰,感觉寒冷,又似身浸于沸水之中,两膝胫部肿胀麻木,烦闷头痛,或呕吐,或胸闷,甚至出现头晕汗出的症状,日久则出现目眩,悲喜不定,短气少乐,不思饮食,不到三年就会死去。注释:本段论述了痹证的不同症状及针刺方法。
【赏析】
本段论述了痹证的不同症状及针刺方法。
本段先描述了痹证患者的一种典型表现——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这是因为寒邪侵入人体所致,属于外因引起痹证。接着描述患者另一主要症状——股胫淫泺,这是由于风邪留滞经络,痹阻不通所致,属于内因引起痹证。
最后描述了痹证的其他症状——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日久则目眩等。这是由于病邪进一步深入引起的。最后提到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病人会出现悲喜无常,短气不乐等症状。
通过这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治疗的严谨态度。
这段文字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及时诊治疾病的重要性。只有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才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身体有任何不适,就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本段文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疾病。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视健康,积极预防疾病,及时诊治病症,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