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诗句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译文

所谓的五十九种针刺方法,就是两手的外侧和内侧各有三处,总共十二处;五指间的各一处,总共八处;脚部也是如此。头部进入头发一寸旁边三分的地方各三处,总共六处。再进入头发三寸的边缘五处,总共十处。耳朵前后、口腔下方的各一处,颈部中间的一处,总共六处。头顶上方的一处,聪会穴一处,发际处的一处,廉泉穴一处,风池穴两处,天柱穴两处。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注释

  1.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专门讨论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2. 五十九刺者:指的是五种不同的针刺方法,每种方法都涉及特定的穴位和操作。
  3. 两手外内侧各三:每只手的外侧和内侧各有三个穴位。
  4. 足亦如是:同样适用于足部。
  5. 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头部有特定位置的穴位,每个位置有三处。
  6. 耳前后口下者各:耳前和耳后的穴位各有一个。
  7. 项中一:颈部中间的穴位一个。
  8. 巅上一:头顶上的穴位一个。
  9. 聪会一:位于头部的特定穴位一个。
  10. 发际一:头发边缘的穴位一个。
  11. 廉泉一:位于喉咙附近的穴位一个。
  12. 风池二:位于头部两侧的穴位两个。
  13. 天柱二:位于背部的穴位两个。
  14. 气满胸中喘息:当胸部充满气体时引起的喘息。
  15. 心疝暴痛:心脏区域的突然剧烈疼痛。
  16. 喉痹舌卷:喉部麻痹和舌头卷曲的症状。
  17. 口中干,烦心,心痛:口中干燥、烦躁不安、心痛等症状。
  18. 臂内廉痛,不可及头:手臂内侧的疼痛,无法触及头部。
  19. 目中赤痛:眼睛内部出现红色疼痛。
  20. 从内眦始:从眼角开始。
  21. 阴跷:位于腿部的穴位之一。
  22. 风痉身反折:由于风邪引起的痉挛和身体扭曲。
  23. 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首先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腘部的穴位以及相应的血管进行出血疗法。
  24. 中有寒,取三里:如果体内有寒邪,就选取足三里穴进行治疗。
  25. 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对于排尿困难的情况,选取阴跷穴和三毛穴上方的穴位以及相应的血管进行出血疗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