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俯,干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的诊治方法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

译文

热病的症状包括皮肤疼痛、鼻塞和面部充血,治疗时应首先在皮肤上取穴。第一针,五十九,刺激鼻部以疏通肺气,但不要过度刺激火,因为火是心脏的功能。

热病先感到身体干燥并出现倚靠症状,同时伴有发热、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时应首先刺激皮肤,用第一针,五十九;如果皮肤发胀口干,应考虑寒性病症,从肾中寻找根源,但不应刺激木,因为木代表的是肝。

热病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多饮和惊厥的情况,无法正常休息,此时需要刺激肌肉组织,用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紫,应刺激脾脏,但不要刺激木,因为木代表的肝。

热病导致面色发青,头痛,手足躁动,治疗时应在筋间找到对应之处,用第四针于四逆。筋脉麻痹、双目昏黄、肢体颤抖,应刺激肝,但不应刺激金,因为金代表的是肺。

热病频繁发作,表现为狂躁不安,治疗时应刺激脉络,用第四针,快速排出多余的邪气,癫疾消失,毛发脱落,应刺激心脏,但不应刺水,因为水代表的是肾。

热病会导致身体沉重、骨疼痛以及耳聋并喜欢睡觉,治疗时应在骨骼处取穴,用第四针,五十九。治疗不进食或牙齿啮碎、耳部发青,应寻找肾脏的根源,但不应刺土,因为土代表的是脾。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热病的不同类型及其治疗方法。通过详细的穴位分析和对五行理论的应用,展示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个部分都详细描述了热病的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和相关脏腑的关系。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还能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治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