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络时,可得闻乎?歧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歧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歧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歧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说:我听说先师有很深的学问,但没有写下来,我想把它们记下来并加以实践,上可以治理百姓,下可以修养自身,使百姓不生病,上下和睦亲善,德泽流布四方,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遗漏,可以吗?
歧伯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太深奥了,治理百姓和自我修养,治理小国和大国,治国与治家没有哪一种是逆着来就能成功的,只有顺应才能成功。顺就是不仅指阴阳脉,还包括论述气的逆顺,百姓人民都希望顺从他们的心愿。
黄帝说:顺的规律是什么?
歧伯说:进入一个国家就询问当地的习俗,进入一家就询问家里的禁忌,上堂问礼节,临病人就询问他需要什么。
黄帝说:对于病人呢?
歧伯说:中热的人会得消渴,就会怕冷,寒入体内,就会感到冷;寒中的人会怕热,胃中发热则消谷,使人悬心,好发饥,脐以上皮肤热,肠中热就会大便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就会腹胀,肠中热就会腹泻,胃中寒就会胀而且泻泄,胃中热,肠中寒就会腹大而泻泄,胃中热,肠中寒就会腹痛胀。
黄帝说:胃想寒饮,肠想热饮,这两者相逆怎么办?况且王公大人血食的君主,骄横放纵,随心所欲,轻视别人而不能禁止,禁止了他就会有悖他的心意。顺从了他反而会加重他的疾病,怎么办呢?治疗的方法应该先从哪里开始?
歧伯说:人的欲望没有不厌恶死亡而喜欢生存的,告诉他他的败坏之处,告诉他他的善处,引导他走他认为舒适的道路,开导他走他认为痛苦的道路,即使有无法用道理说服的人,难道还会有不听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