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为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歧伯曰:受榖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歧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独甚乎?歧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独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下面是对《黄帝内经·灵枢》中的《阴阳清浊》的逐句释义,并附有译文、诗句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
    译文:黄帝说:“我听说十二条经络与十二种不同的水相对应,它们的色泽各不相同,清浊也不相合,人的血气如果统一起来,那么情况会怎么样呢?”

  2. 诗句:歧伯曰:“人之血气苟能为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译文:岐伯回答说:“人的血气如果能统一起来,那么整个天下就是一个整体了。怎么会有混乱的情况呢?”

  3. 诗句: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
    译文:黄帝说:“我听说一个人,不是询问天下众人。”

  4. 诗句: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译文:岐伯回答说:“一个人的气血也有混乱的情况;天下的人也有很多混乱的人,他们的混乱之气合在一起罢了。”

  5. 诗句: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
    译文:黄帝说:“我想听听人的气血是清是浊?”

  6. 诗句:歧伯曰:“受榖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译文:岐伯回答说:“接受食物的是浊气,接受气的是有清气,清气注入阴经,浊气注入阳经,浊而有清的部分向上出于口,清而有浊的部分向下流,清浊相互干扰的情况叫做乱气。”

  7. 诗句: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
    译文:黄帝说:“阴气清澈而阳气浑浊,浑浊中有清澈,清澈中有浑浊,如何区分清浊呢?”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人体内部气血的状态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对比阴气和阳气的特性,岐伯揭示了体内气血清浊的分布规律,以及这种分布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诗中强调了气血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气血平衡的必要性。此外,诗歌还探讨了如何识别和管理体内的清浊之气,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医学对于人体生理机制深刻的理解以及对健康状态的关注。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人体生理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