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歧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歧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阴。
诗句: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
译文:
黄帝问:“我听说天空是阳性的,大地是阴性的;太阳是阳性的,月亮是阴性的,那么这些阴阳之说与人体的关系是如何呢?”岐伯说:“人的腰部以上是天,腰部以下是地,因此天属阳性,地属阴性。所以人体的足部的十二经脉与四季相应,而春季生发,所以属阴。手部的十指与十天相应,而太阳主火,所以属阳。”
注释:
-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这是一篇讨论人体阴阳平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文章。
- 黄帝(huáng zǐ):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帝王,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创立者之一。
- 天为阳,地为阴:在中医理论中,天空代表阳性,地下代表阴性。
- 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根据中医的理论,身体的上半部分对应于天,下半部分对应于地。
- 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人体的十二条主要经络对应着一年的十二个月。
- 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这里的“水”指的是五行中的水元素,它代表着阴性。
- 手之十指以应十日:同样地,人体的十指对应着十天。
- 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太阳主火,代表着阳性。
- 寅、未、卯、午、辰、巳、酉、子、戌、亥:这些都是十二生肖中的字,分别对应着十二个月份。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对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观察,引入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规律,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通过将天地与人的身体联系起来,岐伯提出了一种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方法。这种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章中还涉及到了五行学说,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概念,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每种元素都与自然界中的某些特性相对应。在这篇文章中,五行被用来描述人体与四季和十二个月的关系,体现了古人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不仅是一种医学文献,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健康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洞察。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的知识,还可以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