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歧伯曰: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歧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行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黄帝曰:何以明之?歧伯曰:五官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诗句】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歧伯曰: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歧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行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黄帝曰:何以明之?歧伯曰:五官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译文】

黄帝问:脉的运行是逆还是顺?岐伯回答说:手部的三条阴经是从五脏走到手部的;手部的三条阳经是从到手部走向头部的;足部的三条阳经是从头部走向足部的;足部的三条阴经是从足部走向腹部的。

黄帝又问:少阴经的脉气为什么会独自下行呢?岐伯说:不是这样的。冲脉是五脏六腑的气血汇集之处,五脏六腑的气血都是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它的上部,出于口鼻之上,灌注于全身的阳气和精髓;它的下部,注入足部的少阴经的大络,出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街”,沿大腿内侧向上,进入胭窝,再向下行走在膝关节后面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又分出两条支脉进入脚的外侧。它的下行部分与足部的少阴经并行,向三阴经渗透;它的上行部分,从足部沿着腿的外侧上行,经过外踝后方,进入足背,再向下行走在足大趾间,灌注于各条络脉,温煦肌肉。因此,如果有别络阻滞或结聚,就会使足背不能上举,足上不能活动了,足上不能活动就会导致厥冷。

黄帝问: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证明的呢?岐伯说:通过耳、目、鼻、口四时的观察,用针刺的方法进行验证,就能知道气血的运行是逆还是顺。黄帝说:真是难啊!圣人对于这种学说,了解得如同日月一样清楚,微妙得像毫厘一样精细,如果不是先生您,又有谁能懂得这些道理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