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
歧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够骷者,心高;骼骷小、短举者,心下。骼骷长者,心下坚;骼骷弱小以薄者,心脆。骼骷直下不举者,心端正;够骷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诗句及译文

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
歧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够骷者,心高;骼骷小、短举者,心下。骼骷长者,心下坚;骼骷弱小以薄者,心脆。骼骷直下不举者,心端正;够骷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注释与赏析

关键词注释:

  • 赤色小理:指心脏表面纹理细密,呈红色。
  • 粗理:指心脏表面纹理粗大,颜色较深。
  • 骨骼:此处特指肋骨,即“骼骷”。
  • 肩背:肩膀和背部。
  • 胸腔:胸部的胸腔部分。
  • 脾脏:古代称脾胃为脾。
  • 揭唇:嘴唇张开的样子。
  • 胁骨:指两侧的肋骨。

赏析:

这首诗是《黄帝内经》中的一段,描述了不同颜色和纹理对应的脏腑位置和大小关系。通过观察人体各部位的颜色和纹理,医生可以推测脏腑的状况。例如,红色小纹理显示心脏较小,粗纹理则表示心脏较大。这种描述方法在中医诊断中非常有用,通过简单的视觉观察就能获取关于人体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

此诗反映了古代医学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深入理解,以及将自然现象与人体内环境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此外,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相互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