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歧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黄帝曰:应之奈何?歧伯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脾应肉,肉胭坚大者,胃厚;肉胭糜者,胃薄。胃不坚;肉胭小而糜者胃不坚,肉胭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胭不坚者,胃缓;肉胭无小里累者,胃急。肉胭多少里累者,胃结,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
诗句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歧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译文
黄帝问:“我想听听关于六腑的对应关系。”
歧伯回答说:“肺与大肠相配合,大肠是皮肤,所以肺与皮肤相应;心与小肠相配合,小肠是血脉,因此心脏与血脉相应;肝与胆相配合,胆是筋,所以肝与筋相应;脾与胃相配合,胃是肌肉,所以脾与肌肉相应;肾与三焦膀胱相配合,三焦膀胱是皮肤和毛发的间隙,因此肾与这个间隙相应。”
黄帝问:“这些相应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歧伯回答说:“肺与皮肤相应。皮肤厚实时,大肠也厚;皮肤薄弱时,大肠就薄。皮肤松弛时,腹部就会大;皮肤紧绷紧缩时,大肠就长而且短;皮肤滑润时,大肠就容易结滞。
心与脉相应,皮肤厚实时,脉也就厚实;脉厚实时,小肠就厚;皮肤薄弱时,脉就薄;脉松软时,小肠就大而且长;皮肤薄且脉小的,小肠就小而且短。所有阳经脉都多曲折的,小肠就容易结聚。
脾与肌肉相应,肌肉坚实大的时候,胃就厚;肌肉软弱的时候,胃就薄。胃不坚实时,肌肉就软弱;肌肉细小而软弱时,胃就不坚固;肌肉细小而不称身时,胃下移,胃下移时就会导致下管收缩不利。肌肉不坚实的时候,胃就迟缓;肌肉细小无纹理累赘的,胃就急速。肌肉多少纹理有累赘的,胃就结聚,胃结聚就会导致上管收缩不利。”
注释
- 黄帝:黄帝是古代中国的帝王,这里代指中医理论的创始人岐伯。
- 六腑:古代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分为六部分,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称为六腑。
- 应:对应的意思。
- 肺应皮:指的是肺的功能与皮肤有关。
- 大肠:古代解剖学中指大肠,现代医学则指直肠及结肠。
- 小肠:古代解剖学中指小肠,现代医学则指十二指肠至肛门的部分。
- 胆:胆在中医中指胆囊及其分泌的胆汁,在西医中通常是指肝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中医中“脏腑”的概念,以及它们与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具体的生理功能来说明各个脏腑如何互相协调工作。例如,肺与大肠的配合体现在皮肤的健康状态上,而心脏与小肠的配合则关联着血液的流通情况。这种描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