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问也,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
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
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磿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诸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诗句

  •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

  • 解释:雷公向黄帝请教,说自己虽然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所学知识逐渐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有些已经忘记了。

  • 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

  • 解释:这里黄帝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如何将复杂的医学原理(如“浑束为一”)简化为可以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他也提到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能力差异、知识的深浅不一等。

  • 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问也,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

  • 解释:黄帝回答了雷公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前辈学者们共同面临和解决的难题。他还提到了自己与雷公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他们之间有一种默契或承诺,那就是通过某种仪式来确保雷公能够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

译文

  •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问也,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

  • 译文:雷公向黄帝请教他所学的知识。他通晓《灵枢·经脉》中的六十篇内容,每天勤奋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的知识逐渐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有些已经忘记了。他担心自己的所学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于是向黄帝提问如何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知识。

  • 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也,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

  • 译文:雷公听完黄帝的回答后,非常感激。他决定遵守约定,斋戒三天后再向黄帝请求。在斋戒期间,他每天都进行祷告,希望黄帝能够传授给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当雷公再次见到黄帝时,他郑重地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和决心。

注释

  •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

  • 雷公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向古代的医学大师黄帝请教他的医术。他通晓《灵枢·经脉》中的六十篇内容,每天勤奋学习。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所学的知识逐渐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有些已经忘记了。这让他感到非常困扰,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医术。

  • 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

  • 黄帝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示,他并不了解“浑束为一”是什么意思。他认为,无论是大还是小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他也提到了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能力差异、知识的深浅不一等。这些都是他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赏析

这段对话反映了古代医学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医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因此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段对话中的对话者通过互相问答的方式,探讨了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医学知识的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