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
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雷公曰:愿闻为工。黄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日平人。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且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灵枢·禁服》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1. 原文
    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
    译文:雷公说:这些都是我用来通达的方法,但我不知道它们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2. 原文
    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
    译文:黄帝说:所谓“约方”,就像“约囊”一样,如果囊已经满了却不去限制它,那么里面的物就会泄漏出去;如果方已经形成了却不去限制它,那么神和方就一起消失了。

  3. 原文
    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勿满而约之。
    译文:雷公说:我希望成为技艺低下的人,不要在还没有达到极限时就去限制它。

  4. 原文
    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译文:黄帝说:如果你在还没有达到极限的时候就去限制它,那么你只能成为一个工匠,而不能成为天下的老师。

  5. 原文
    雷公曰:愿闻为工。
    译文:雷公说:我愿意听你讲述成为工匠的方法。

  6. 原文
    黄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日平人。
    译文:黄帝说:寸口脉是反映内脏情况的,人迎脉是反映外部情况的,两者相互对应,都向前进或后退,就像拉绳子一样,其粗细应该相等。春夏季节时,人迎脉稍微大一些,秋冬季节时,寸口脉稍微大一些,如果符合这种情况,那就叫做正常的人。

  7. 原文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为痛痹,代则乍甚乍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痛则取之分肉,代则取血络。且饮药,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
    译文:如果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那么疾病就在足少阳胆经,一倍而躁动,就是手少阳三焦经。如果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两倍,那么疾病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两倍而躁动,就是手太阳小肠经。如果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三倍,那么疾病就在足阳明胃经,三倍而躁动,就是手阳明大肠经。如果脉象表现为盛(即脉象强有力),那么就是热证;如果脉象表现为虚(即脉象无力),那么就是寒证;如果脉象表现为紧(即脉象弦急),那么就是痛痹证;如果脉象表现为代(即脉象忽快忽慢),那么就是交替出现的症状。如果脉象表现为盛(即脉象强有力),那么就用泻法治疗;如果脉象表现为虚(即脉象无力),那么就用补法治疗;如果脉象表现为紧痛(即脉象弦急疼痛),那么就用针刺分肉部位;如果脉象表现为代(即脉象忽快忽慢),那么就用针刺血络部位。同时服用药物,如果脉陷下(即脉象沉弱无力),那么就用艾灸治疗;如果不盛不虚(即脉象既不强有力也不无力),那么就用针刺治疗,这就是所谓的经刺法。

  8.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所在。例如,如果脉象显示为盛(即脉象强有力),那么就是热证;如果脉象显示为虚(即脉象无力),那么就是寒证;如果脉象显示为紧(即脉象弦急),那么就是痛痹证;如果脉象显示为代(即脉象忽快忽慢),那么就是交替出现的症状。这些原则和方法都是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