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日: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五榖:杭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杭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粟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杭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粟、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诗句:

  •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是古代医学经典,详细描述了五味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 诗中指出,谷气有五味,分别走其对应的五脏,即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 五味的运行顺序和作用机制被详细阐述,为后世食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译文:

黄帝问:“我希望了解谷物中的五味,它们进入五脏后,各自如何影响脏腑?”伯高回答说:“胃是五脏六腑的海,水谷都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禀受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然后化为糟粕,依次传下。”

黄帝又问:“营卫之气的运行是怎样的呢?”伯高说:“谷始入于胃,其中所化精微,先由胃输出于上中两焦,以灌注、滋养五脏;另外又分两路而行,这就是营、卫之气的道路。又有大气抟聚不行,积贮胸中,叫做气海,这气由肺而出,沿着喉咙,呼则气出体外,吸则气入体内。贮于气海中的精气,概而言之,常是呼出三分,而吸入一分,所以,人如果半日不进水谷,就会感到气衰,一日不进水谷,就会感到气短。”

赏析:

这首诗不仅阐述了五味对人体的影响,还揭示了食物与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描述五味的运行路径和作用机制,展现了中医理论的独特视角。同时,诗中也强调了饮食调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平衡和健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