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歧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
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诗句:黄帝问岐伯,贼风邪气如何伤人?
译文:黄帝说:“你刚才提到贼风邪气会伤人,可是有些人并没有遭受贼风邪气的侵袭,却突然得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歧伯回答说:“这些患者都是由于之前曾经受到湿气的伤害,这种湿气藏在血脉和肌肉之间,长时间不消除。如果他们经历了跌倒或受伤,体内的恶血没有完全清除,再加上喜怒无常、饮食不当、气候变化无常、腠理不通畅,当遇到风邪时,血液和气血就会凝结,与原来的邪气相叠加,就会引起寒痹。如果此时身体发热,出汗太多,又受到了风邪的影响,那么即使没有直接遭受贼风邪气的侵袭,也容易引发疾病。”
注释:贼风是指四季气候异常所形成的邪气,俗称外邪。它对人体的侵害主要通过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和调节而致病。在这段对话中,黄帝询问了岐伯关于贼风邪气伤人的问题。岐伯解释说,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因为患者曾受到湿气的侵害,湿气在体内停留过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和调理。此外,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对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赏析:这段对话揭示了中医对于疾病成因的认识,即外邪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直接接触到的外界环境,还与人的内在因素有关。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即不仅关注疾病的表面症状,更要深入探寻病因,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