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歧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里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歧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译文:
黄帝问歧伯:水病、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歧伯回答说:当水开始发作时,眼睛周围会出现轻微浮肿,就像刚刚从床上起来的样子,颈部的脉搏会跳动,有时还会咳嗽,大腿内侧发冷,小腿和胫骨肿胀,腹部膨胀,这时水已经成病了。用手按压他的腹部,手离开后,腹部又像有水的浮力一样弹起来,这就是水病的症状。
黄帝又问:如何判断肤胀呢?
歧伯回答说:肤胀是寒气侵入皮肤之间,但不很坚固,腹部变大,全身都肿,皮肤厚实,按压其腹,凹陷而难以恢复,颜色不变,这就是肤胀的症状。
接着询问鼓胀是什么情况?
歧伯回答说:腹胀,全身都大,大小与肤胀一样,肤色呈苍黄色,腹部筋脉隆起,这是鼓胀的症状。
然后提问关于肠覃的情况。
歧伯解释说:寒气侵入肠外,与卫气相搏,卫气不能荣养,因而有所依附,形成癖疾并内着,恶气就产生了,息肉也出现了。起初像鸡卵般大,逐渐增大,到成病时,形状如怀子之状,时间久了会离体而移,月经按时而下,这些都是肠覃的症状。
最后询问的是石瘕的情况。
歧伯说: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不通,恶血应该排泄却排泄不出,导致血液留在体内而瘀积不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越来越大,形如怀子,月经不调而不按时下来,这些都是石瘕的症状。
注释:
- 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号,此处指代黄帝医学理论的提出者。
- 歧伯:古代著名医学家,岐伯学说为后世中医理论之一。
- 水始起:指水病症状初现时。
- 目窠上微肿:眼窝周围微微肿胀。
- 阴股间寒:下肢内侧寒冷。
- 腹乃大:腹部膨胀。
- 里水之状:形容腹中积水的状态。
- 肤胀:因寒气侵袭皮肤引起的肿胀。
- 鼓胀:全身肿胀的一种病症。
- 肠覃:由寒气入侵肠道引起的疾病。
- 石瘕:由寒气在子宫内引起的疾病。
- 石水:指结石症。
- 伤寒:指邪气侵袭引起的身体不适。
- 按其腹:用手触摸腹部。
- 窅(yǎo)而不起:凹陷而难以恢复。
- 色不变:颜色没有改变。
- 久者离岁:时间较长的话就会脱落。
- 月事以时下:月经按时而来。
赏析:
本文通过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形式,详细描述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水病、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文章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通过具体的临床表现来区分不同的疾病类型,对于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这些疾病的描绘,也反映了古人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观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