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歧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逄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歧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诗句:
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
歧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逄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
歧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注释:黄帝,即岐伯,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帝内经,又称《黄庭经》,是一本关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古老经典。灵枢,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动输,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讨论的是经络的运行和调节。
译文:
黄帝问:“足少阴是怎么运动的呢?”
岐伯说:“冲脉,是十二经的海洋,与少阴的大络一起,起源于肾脏之下,经过气街,沿着大腿内侧,进入腘窝,然后沿着胫骨内侧,与少阴经汇合,向下进入内踝之后。在足部,还有一条分支,它穿过脚踝,连接到跗上,进入大趾之间,注入到其他的经络中,用来温暖足部的肌肉。这就是经络经常运动的情况。”
黄帝问:“营卫(气血)的运行方式是怎样的呢?它上下贯通,好像一个圆形的没有起点的圈一样。现在有人突然遇到了邪气,或者遇到严寒天气,他的手脚就会感到疲倦无力,这时候他的阴阳经络的运行方式就出现了问题,气血无法正常运行了。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岐伯说:四肢末端的阴阳经络交会的地方,就是气的最大通道;四条腿的经络叫做“街”,是气的主要通路。所以当最大的气脉被切断时,其他的小气脉就会通畅,四肢末端的经络就会重新组合起来,好像一个圆圈一样。”
黄帝说:“很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虽然身体受到了伤害,但最终能够恢复的原因。这就是循环不断、永不衰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