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留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挺,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歧伯曰:一曰铁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间气。三曰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六曰员利针,取法于厘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七曰毫针,取注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形毕矣,此九针大小长短法也。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
- 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留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
- 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挺,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译文:
9种针法,是与大自然相对应的。“野”,是指人的皮肤间隙和外界环境的关系。“淫邪”指的是外界的邪恶之气,它们会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流溢进入人体。如果这种邪气不能停留在人体的关节或重要的部位,那么就会通过针刺来治疗。所以,针刺的方向要尖细,以便刺入体内的深处;针尖要略微圆润,以便能刺入人体的筋骨之中。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针灸治疗中针法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界的理解和应用,岐伯提出了九种不同的针法,每一种针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例如,铁针适合治疗头部和身体的热病,而长针则适合治疗深部的邪气。这些针法的选择和使用都是基于对人体结构和疾病特点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