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歧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
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物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下面是对《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的逐句解释:
- 关键词:
- 黄帝: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被尊为医药和医学知识的创造者。
- 岐伯:古代著名的医师,被认为是黄帝的学生,精通岐黄之术,在《黄帝内经》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贡献。
- 诗句释义:
- “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描述了黄帝向岐伯询问九针的起源和意义的情景。
- “始一而终九”:说明了九针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以及从一到九的排列顺序。
- 译文:
- “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黄帝表达了他对九针深奥复杂性的困惑。
- “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解释了九针与自然规律相联系的原理。
- 赏析:
- 这篇文章不仅是关于针灸的技术性描述,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针灸调整人体与环境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古人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