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这首诗是《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的一段,描述了太一(即冬至)的运行规律。太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这段诗主要讲述了太一在冬至之日的运行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虚风现象。

  1. 诗句释义:
  •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 太一则在冬至日居住在叶蛰之宫,总共四十六天。然后依次前往其他地点,如天留、仓门、阴洛、天宫、玄委、仓果和新洛,每去一个地方就停留四十六天。最后再次回到叶蛰之宫,完成一次完整的周期。这个过程没有结束,而是不断重复,象征着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 太一在冬至这一天进行游玩,居住在叶蛰之宫,从第一天开始到第九天结束,然后再回到起点(叶蛰之宫),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这个过程象征着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 如果太一移到某个地方的时间正好是下雨或晴天,那么这一年就会很吉祥,人们会健康平安,少生病。如果太一提前或推迟移动,可能会导致雨水过多或干旱。在冬至那天出现的变化,会影响到君主、丞相、官吏和百姓的命运。所谓“变化”,是指在冬至那一天,会出现大风折断树木和扬起沙子石头的现象,这些现象是由太一所处的位置决定的。根据风吹向的地方来判断吉凶。如果是从自己家乡吹来的风就是实风,有利于生长和养育万物。如果从远处而来则是虚风,有害于人,会导致灾害。因此,圣人要避开虚邪之道,就像避开锋利的箭和石头一样,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